黄宗江,来香山的话顺路一拐|香山
一阵悉悉索索的拖鞋声后,黄宗江给我开了门。 跟我同时抵达的还有邮局的一个包裹,从广东寄来的。黄宗江急急地用剪刀挑开一看,眉开眼笑地乐了,“呦!腊肠!” 她女儿曾说过,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不求高级,但求地道,什么她全部要尝一尝,“一年过了20次生日,全部是为了找个借口大家出去好好吃一顿”。她们家中吃客不停,因为“一个人吃没味儿”,千方百计、四处打电话也要找个好友来共享,有时为了叫一个客人来吃最终竟串联到9个。请客前研究菜谱是她最大的乐趣。“她能像平时写作时一样蹲在椅子上,嘴里抽着烟,思索再三,才向大家宣读拟好的菜单。”
据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严寄洲说,“文革”中,她跟黄宗江一起被打成“反革命”,有一阵,风气有点宽松,她发觉黄宗江的上衣里排列了一整排小药瓶,就像背着哥萨克的子弹夹。到给“反革命”们开饭的时候,只见黄宗江在怀里掏来掏去忙得不亦乐乎,原来那些小瓶子里装的分别是:酱油、醋、盐、味精、胡椒面……
不仅爱吃,她还挺爱美。听说我要找摄影记者给她拍照,一个劲地摇头。她前段时间跌了一交,鼻青脸肿,破了相。“我全部摔成熊猫了。”她埋怨地从抽屉里拿出相片。果然,一张狼狈的熊猫脸,对着镜头苦笑,眼圈全部是青黑的,脸上的皮也擦破了,抹着药水,看上去很滑稽。我答应等她复原后再摄影,她又快乐起来。
可她真瘦。身上那件黑色丝棉的锦缎棉袄,富贵团花的暗纹,要换个人穿,就是地主富农,穿在她身上却透着点儒雅。
她很和气,而且幽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是个轻易的采访对象,因为在你频繁发问的同时,年近九旬的剧作家兼老戏骨也在观察你。对她来说,提问似乎比回复更有趣味。我那些按部就班的提问中间,她也很灵活地、见缝插针地采访了我,“姑娘,你是哪里人哪?”“你上的是什么大学?” “你父亲母亲是干啥的呀?”“你结婚了没有哇?”“你有孩子了吗?”……主动权频繁交换的结果是,当我离开她家时内心充满了迷惑,不知到底是谁在这场采访中掌握了对方更多的信息?我对她了解得比以前多部分了吗?
黄宗江,浙江瑞安人,生于北京,话剧名家,演、编、导俱优,新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10岁时她即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独幕剧,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主动参与南开剧社的活动。当初南开男女分校,剧社全部女性角色全部只能由男生反串。“文革”后,她应邀去南开中学,校长兴高采烈地向同学们介绍:“周恩来同志、曹禺同志、黄宗江同志,是我们南开三大――女演员!”
从南开毕业后,黄宗江入燕京大学外文系,和孙道临等一起组织燕京剧社,演出曹禺的雷雨,并参演愁城记、蜕变、春、秋、乱世风光等大量话剧和电影。解放后,她从军成为文艺战士,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前后创作了海魂、柳堡的小说、农奴等优异的电影文学剧本。
在她影响下,妹妹黄宗英,弟弟黄宗洛、黄宗泽早年也前后进入上海的抗日剧团,投身戏剧生涯,成为中国戏剧、电影史上的黄家一脉。假如把黄家兄妹的戏龄加起来,竟有差不多300岁!黄宗江自己直到85岁还在演戏。
黄宗江的老伴阮若珊也是著名的戏剧工作者,她们的爱情生活经常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各自经历了一次不幸的婚姻以后,黄宗江向只见过两面的阮若珊直接提议求婚进攻,写下洋洋万言的情书,开篇就道:“我见过你两次,你
2021年黄宗江,来香山的话顺路一拐-香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