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跛足上路:跛足
在IPO停摆八个多月后,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历了从寒冬再到春暖花开的两重境地,重启IPO也顺理成章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以前的新股发行制度饱受市场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指责和非议,为了抚慰市场情绪,中国证监会5月22日推出有关深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随即又在6月10日正式公布了几乎和征求意见稿完全一样的指导意见,对现有的新股发行制度做了部分技术性的修改。在市场一片猜测声中,6月18日,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已过会的桂林三金药业取得中国证监会的IPO批文,并于6月29日正式发行A股。这标志着,暂停9个月后,A股IPO重新开启。那么,新修改的新股发行制度是否能有效避免之前频频出现的弊端和怪诞现象呢?“新股不败神话”
“新股不败神话”能够说是中国股票市场设置近20年来一直存在的奇特现象,尤其自2021年6月IPO重启后,适逢中国股市最大的一波牛市行情,新股暴利竟无一例外,只要申购到新股,短短数日,少则百分之四五十,多则百分之四五百的暴利即可轻松落袋。比如2021年6月29日上市的“拓邦电子”,发行价为元,上市首日开盘就达成39元,当日曾摸高至71元,最终收于60元,单日最高涨幅近600%。
因为2021年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取消了先前的市值配售,代之以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的发行方法,网上申购是依据申购资金的多少来配号抽签,而单位资金的中签概率是相同的,所以申购资金越多,可能申购到的新股数量也就越多。在这么的发行方法下,为获取新股暴利,各路资金源源不停地涌向一级市场,2021年11月中石油上市时,冻结的资金多达万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近20%。有趣的是,假如央行要经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控基础货币供给的话,要达成一样的效果,最少需要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上调个百分点。而在中石油上市前的十多天,反应金融机构间短期资金供求情况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两周利率竟然高达%,就在以前一周,该利率仅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打新股”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不可否认,“新股溢价”是各国股票市场全部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成熟市场中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并不能确保每一只新股上市全部能实现溢价,而且溢价水平也往往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会像我们这么,新股上市动辄就是百分之几百的溢价,在金融市场中,收益和风险总是相匹配的,这是一条基础的规律,无风险套利机会即便有,往往也是稍纵即逝,但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打新股”能够连续取得高额收益,但几乎不用负担风险,打破了上述规律,所以,称其为“怪诞现象’或“神话”毫不为过。
发行制度的缺点
暂停以前的新股发行制度能够说是股改以后中国股市制度体系中的最短板之一,一级市场的缺点已成为二级市场过分波动和投机的关键制度根源,且不说上市资格的行政审核方法和流通股百分比过低这两个深层次且在短时间内极难处理的体制性弊病,在新股定价、申购机会的公平性等技术性层面一样也存在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因为发行制度过于向机构投资者倾斜,造成机构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股票市场一直提倡的“三公”标准的实现。现在的新股发行分为网下配售和网上申购两个部分。个人投资
2021年IPO跛足上路-跛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