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材教法分析
二年级组 华永婕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第8课的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生、挂、疑三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文白对读,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设置了小游戏“看图猜诗”,通过我们所熟悉的诗句来勾起学生学诗的兴趣,同时也把我“画意—诗情”的教学思路渗透其中。再请学生欣赏庐山风景,一组组庐山风光图片,迷人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立刻营造出了一个无比和谐的氛围。而这一组图片由庐山风光到香炉峰景色,最后定格到瀑布。整体领略庐山风情后,把孩子们的视线定焦在庐山瀑布上。这一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庐山之间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好了铺垫。
二、揭题
师生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通过“读了诗题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写的是哪里的瀑布?这是谁写的?
”这三个提问来理解诗题,并简介李白,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为后面对李白诗作特点作铺垫。再说诗题,说“望”的意思,再请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三、初读导入,,把古诗读正确.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初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
(1)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试读节奏:学生会读了诗句并读正确了,这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因此,第二步读,就要指导孩子们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本教学环节通过画停顿记号范读、指名读、比赛读、小组评议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以及正确朗诵诗歌的技巧。
四、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为了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枯燥乏味的串讲模式,我别出心裁地出示与《望庐山瀑布》诗句相关的图片来请学生识图,并结合学生读诗后所得与图片进行一一对应,在这一环节学生就能准确找到诗中描写的景
望庐山瀑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