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石泉城关镇中心小学 程来艳
【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因此,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情导入、走近文本。
(1)导语导入。
(2)板题,释“访”。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会读,会理解部分词义。会用“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说话。
3、感知课文。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汇报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一)、学习开头部分,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二)、披文入情,感悟老桥的默默无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了那
山中访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