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doc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重点词句)
“者也……”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连用,表示判断的语气,翻译时注意添加判断动词“是”)
“之”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语气助词,的)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助词,的)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字词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
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案(本义指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无靠背的坐具/长方形的桌子)、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文学常识)
①“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②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原名敦实。因他世居道州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敦颐先后于1067年在湖南邵州(今湖南邵阳)、1071年江西南康建有爱莲池。
(理解性默写资料)
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