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小丑文化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阅读附答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小丑文化_《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阅读附答案小丑文化_《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阅读附答案

  阅读《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回复题。 14分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①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
  ②有些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她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
  ③在很多反应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我们时常能够看到“ 小丑”。她们打扮成扑克牌里“小鬼”的样子,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不但仅是插科打诨,而且她们蹦跳,她们献媚,她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不过这么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因为伴随欧洲人的审美情趣的改变,这么低俗的演出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还有些人说小丑是中国戏曲的起源之一,而且一直保留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被艺术化以后的小丑,尤其是戏曲中的丑角,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发明,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个艺术的“美”。
  ④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一个“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正扭曲着大家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个表现形式吧。
  ⑤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改变。传统二人转具有“以歌舞演小说”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的详细表现方法,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传统的二人转形式,以讲小说为主,节目多数是和戏曲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之类,关键靠唱功取胜。到了今天,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当代二人转”,小说趋向荒诞,我们看到的多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
  ⑥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改变。比如,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不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还是“丫蛋”和小沈阳的模拟演唱,全部是经典的“当代二人转”。这和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异显著。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以小说机巧、幽默演出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听说是师徒几人后台“攒”成的节目,表现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的比重很大,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
  ⑦这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部分晚会的主流,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总是好多个主持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或调侃嘉宾,或相互讽刺取笑,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绝对靠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常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全部是以出洋相取胜,一样是一个“丑”的展示。
  ⑧小丑,和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一样。它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通俗也罢,假如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和“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对美的判定和提倡,依然存在着审美底线,我们是不是要允许这么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值得思索,毕竟它和我们提升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
  (选自(2021中国年度杂文》,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2:文中“小丑文化”泛滥的表现形式有哪几个?(4分)
  小题3:为何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请依据全文内容概括。(3分)
  小题4: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4分

2021年小丑文化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阅读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