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颍上县迪沟镇煤炭沉陷区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颍上县迪沟镇煤炭沉陷区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doc颍上县迪沟镇煤炭沉陷区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摘要结合颍上县煤矿开采现状,介绍了颍上县迪沟镇主要煤炭沉陷 区现状,包括煤炭沉陷区农业现状、水域经营利用情况、水域环境监测评 估情况,并分析了煤炭沉陷区综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煤炭沉陷区;现状;综合利用;对策;安徽颍上;迪沟镇
; TD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 (2014) 07-0319-03
安徽省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预测煤炭资源总 量达895. 44亿t,约占华东地区的1/2。其中淮北、淮南两大煤田煤炭资 源量近1 000亿t,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8%,而淮南煤炭储量占安徽 省煤炭潜在资源总量的70%以上。因煤矿采煤造成了大面积土地沉陷形成 的煤矿沉陷区人工湿地,原有的农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煤炭沉陷区农 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因此,安置煤炭沉陷区农民的生活,综合 开发利用沉陷区资源,是煤炭开采区域的战略性措施之一。由于淮南地区 煤矿煤层较厚、沉陷区的水域水较深,复垦难度较大,而其他利用方式缺 乏必要的措施和资金投入,淮南煤田大多分布在淮河北岸,水域面积少, 历史上渔业基础薄弱,原有农民多从事传统种植业,对水域环境修复和渔 业开发利用技术十分陌生,涉矿农民失去了原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又不 懂渔业综合利用。众多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如不能解决将导致严重的社会 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解煤炭沉陷区现状,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分析沉陷区水体环境,预测先期安排沉陷区农民,寻找合理的综合利用模 式,建立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 为政府的主要工作[1-2] o因此,对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的颍上县谢桥煤矿 采煤区迪沟镇所形成的煤炭沉陷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水产综合开发利用 技术,旨在为保护沉陷区水域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引导农民致富提 供参考。
1颍上县煤矿开采现状
颍上县土地面积1 859 km2,耕地10. 7万hm2,人口 172万人,辖30 个乡镇,其中农业人口 146万人。境内有谢桥、刘庄、杨村等特大型煤矿, 同时距离汤店镇不远处还分布有口孜煤矿、展沟煤矿和板集煤矿,年产量 近2 000万t。迪沟镇镇域范围内分布有谢桥、刘庄两大煤矿和淮南凤台 县的杨村煤矿,其中形成迪沟镇沉陷区的主要是谢桥矿。该矿属于淮南矿 业集团,距颍上县城约20 km, 1997年5月14日移交生产,现有4个工 作面同时生产,是年生产能力为400万t的大型矿井,2012年产量达到1 080万to井田东西走向长11. 4 km,南北宽4. 5 km,面积约为50 km2, 有职工近1万人。刘庄煤矿是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区开发建设 的第1批矿井,井田面积82km2,,矿井于2006年10 月一期工程建成试生产,2009年生产能力为1 140万t。
2迪沟镇主要煤炭沉陷区现状
2. 1煤炭沉陷区农业现状
颍上县属于淮南煤矿的开采范围,经过近20年的开采,现已形成近6
666. 67 hm2的煤矿沉陷区人工湿地。其中迪沟镇沉陷区面积逾1 333. 33 hm2,预计在近5年内塌陷面积将增加到近2 666. 67 hm2,主要涉及前彭、 王夏、庄坝、万店、五岔、汤海、杨庄7个行政村

颍上县迪沟镇煤炭沉陷区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21-04-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