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圈的范围: 厚度为 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属合作关系。 5.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和分解者(微生物)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最终危及自身。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域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9. 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 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 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3 10 .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线粒体——能量转化器---- 将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 CO2 和水, 同时释放化学能,供细胞利用。线粒体存在细胞质中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 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叶绿体——能量转化器----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液泡----- 液泡内的细
2011初中生物会考详细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