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高二的语文选修刚好选择了 《先秦诸子选读》,而针对高考,
我们着重放在《论语》和《孟子》上。因此这阵子对于《论语》的接
触,我对孔子这一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了解到有《孔子评传》这
本书后,品读一番,了解了孔子的人生及思想。
孔子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在当时或后世,在国内或国外,
都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人物,是个言行一致、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伟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儒家
学术之先声。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成为
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 精神生活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准则, 构成了有别
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的社会风俗和家庭生活的风范, 而且在一定程度
上也影响了东方国家,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
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在一定意义上说, 他也
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
和传播了古代文化。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
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 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
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在许多
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一)学、思结合的辩正原理。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
学习并进行思考, 提出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的精辟见解。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
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
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
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喻指节操,
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 不屈不挠的精神 ; 用“逝者如斯夫 ”比喻时间一
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
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评传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