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一个人的博物馆插画一个人的博物馆.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个人的博物馆插画一个人的博物馆

  她身无分文,他人却称她“千万富翁”,因为她一个人收藏着一座城的历史。她说:“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一生最终的奔波。”  一个人,对一座城似乎微不足道;一座城,有些事却离不开一个人。
  ■“诗城”在这里重生
  “旧城的文物全部搬过来了吗?”奉节县宝塔坪一处坡地旁,阳光下的赵贵林额头汗珠密布,她正指挥一帮工人砌墙打井。
  她脚边垒放着一溜有着凹坑的石头,这就是著名的“三峡纤夫石”。那一个个凹坑,是纤夫们赤脚在石头上磨下的印迹。这是她从部分居民手里“淘”来的宝,“以旧整旧,要的就是旧材料”。
  老赵扩建的,是她的“梦工厂”――诗城博物馆。
  就在她身后20米处,一栋三楼一底的土家建筑,和著名的白帝城遥遥相对。淡黄色的外墙是上世纪初经典奉节民居的古朴风貌,屋里陈列着奉节这座三峡库区历史文化名城从史前到当代的大量文化遗存。
  诗城博物馆即使“相貌”一般,展示条件落后,但却堪称“世界级”。
  这里有科克伦、阿迪力横渡夔门的钢丝,有“巫山人”发觉者黄万波教授提供的奉节古人类化石资料,有英法探险者勘测奉节天坑地缝的全部典籍,有守护甘夫人墓的千年黄连树树根……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城奉节的历史人文风貌。”说起这些遗存,老赵总是兴致盎然,“现在有15个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包含三峡诗歌出色华章、古城奉节大爆破、百年老家什、水下的三峡风景等。”
  这里还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展厅,展示的全是生活在奉节的一般人。其中一个展柜,有几百本奉节老百姓的日志,游客能在这里触摸到静静流淌的岁月。
  搬到新城的奉节人,很愿意坐上20多公里的公交车,来博物馆“怀旧”,摸摸曾经睡过的木床,拍拍曾经泡菜的坛子,她们告诉老赵:“这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的生活。”
  74岁的老婆婆周文玉指着老城照片上的一个点,泪洒衣襟:“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啊,现在,已经成为奉节最终淹没线的坐标指示点――175米。”
  “这辈子,我还会来。”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局长五十川伦义看过诗城博物馆后,留下了这么的评价,“一个人来保留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我真感动,我以为她是当代的愚公。”
  ■从大东门民居开始
  一个人作出一个主要决定时,往往从某个细节开始。老赵要建博物馆,这还要从奉节拆迁时的一座民居说起。
  2021年1月20日,“三峡库区第一爆”在奉节炸响,古城沉入江底的命运已不可更改。看着江水上升,刚从县旅游局退休的老赵,心里隐隐作痛。
  当初奉节老城拆迁包含了大东门民居。大东门民居是清末民初的商肆群落,构图简练,厚重朴实,细微处精细有致。作为商肆,它是研究三峡古代商贸的主要实物资料。
  大东门民居,原本列入了库区文物搬迁保护名单,预算为590万元,2021年底因“文物经费担心”,这个项目被砍掉了。
  “像大东门民居这么三楼一底的商肆,在清末民初很罕见,这在那时完全就是高楼大厦。”北京的两位文物教授到奉节调研,看到马上消失的大东门民居时,不停地摇头惋惜,“这可是奉节曾经辉煌的见证啊!”
  老赵因此萌生出私人筹钱保留的念头。理由很简单:我是奉节人,总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把这个民居从旧城搬走,再找别处建起来。”老赵的想法得到了支持。“大东门民居风貌保护研究”被作为

2021年一个人的博物馆插画一个人的博物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