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一个农业大镇的“蝶化”-梁祝化蝶.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个农业大镇的“蝶化”|梁祝化蝶

  上收事权,下放财权。铜梁县推行“一收一放”财政体制改革,增强了乡镇的“造血”功效,“兴工富镇”战略初显成效。全县35%的乡镇从纯农业乡镇“破茧”,“蝶化”成了工业乡镇,侣俸镇就是一个经典代表。
  破釜沉舟,从“吆鸭子”开始
  2001年初,当得悉被县里列为工业关键乡镇纳入年底考评时,侣俸镇机关像炸开了锅。
  侣俸,素以“鱼米之乡”著名全县,多年来,镇机关108个干部躺在“农业大镇”的“热炕头”上,日子就那样过着。现在,要纳入工业乡镇考评,一时间,干部们的心全部悬起来了。
  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李知亮、镇长周良华深知县委、县政府“兴工富县”的战略决心。随即,镇里层层召开会议,统一上下的思想:侣俸必需坚持“两条腿”走路,主抓工业,重视农业。
  然而,清理“家当”时让两个当家人“心子把把”全部凉了:惟一一个年产值上百万的企业龙全部制药厂濒临倒闭,另外,就剩多个不起眼的砖厂和预制场。
  这一年,尽管经过多方努力“输血加气”盘活了药厂,但到年底考评时,侣俸镇还是在9个工业乡镇中“吆了鸭子”。
  “是‘一收一放’的政策为乡镇松了绑,让我们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李知亮说。这一年,县里开始“上收事权,下放财权”,将乡镇干部、老师工资和村组干部误工补助纳入县财政统发,让乡镇有了轻装上阵的机会。
  几年过去了,李知亮、周良华们最终在这里导演了一出“破茧成蝶”的好戏。至2004年底,侣俸镇发展工业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机电、制药、塑胶四大产业格局,并成为“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67万元,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60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加334%和43.9%。农民人均纯收入4年增加1368元,增幅达68%。
  曾经“睡着了”的农业镇
  曾经“闹热”的时候,侣俸镇108个机关工作人员被群众戏称为“一百单八将”,22个村每村安排了3名驻村干部,人浮于事的现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催粮催款,刮宫引产,发展经济找不到着力点,“粮猪打天下”的局面一如既往。有些人戏称其为“睡着了”的乡镇。
  “吃饭财政”造成农业乡镇负债累累。2001年,侣俸镇政府性负债1000多万元,其中工程欠款就达700余万元。李知亮天天上班接待的人绝大多数是讨债的。建筑队也数次锁住学校大门,逼学校还“危改”工程款。逢年过节,镇政府全部要把债主们请到伙食团“整两杯”,向债主敬“消气酒”。因为欠债不还,法院曾数次查封镇政府账户。侣俸镇修一段公路,因为工程款迟迟未付,腊月三十,民工将公路堵断一天一夜,天寒地冻,周良华等“一班人”通宵未眠。
  周良华说:“除了开会,就是躲债,抓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抓公益事业‘手长衣袖短’。”乡镇财政陷入恶性循环,部分干部苦笑着说,资不抵债,镇政府能够申请“破产”了。
  “一收一放”改变“弱肩挑重担”窘况
  2001年5月起,乡镇干部的工资等开支由县财政统筹处理。“今后,以前那种每到发工资时就担心的状态总算解除了。”周良华说,“在那之前,每到月底,镇关键领导总是焦头烂额,一张‘苦瓜脸’,有一回连续3个月开不了薪。退休老老师冲到镇政府,把桌子擂得震天响……”
  李知亮告诉笔者,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收入多、潜力大的税种被纷纷上收,越到基层财

2021年一个农业大镇的“蝶化”-梁祝化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