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影兴蕴的表达纪录片《平衡》和故事片《可可西里》比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电影兴蕴的表达纪录片《平衡》和故事片《可可西里》比较
  【摘 要】艺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纪录片和故事片这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同样客观事实的背景下,导演和编剧将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兴蕴。本文将从艺术兴媒、艺术兴辞、艺术兴蕴这三方面对纪录片《平衡》和故事片《可可西里》进行深入分析,说明在同样题材下,影片的处理手法不同,最终所想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关键词】《平衡》;《可可西里》;兴蕴;兴辞;兴媒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36-02
  在2000年,纪录片《平衡》获得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高奖项――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奖。历时3年,影片全长168分钟,又浓缩在70分钟内播出,在业界赢得了一致好评。但很遗憾的是,它只在四川地区的部分院线上映,一个月内开始下线。影片只采用了采访和纪录事件的方式,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保护藏羚羊的扎巴多杰和他的野牦牛团队的努力和无奈。这是一段气氛凝重且悲壮的故事。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他们生存条件与现实环境的苦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虽然生活已经很辛苦了,但依然要保护我们的朋友――藏羚羊。
  有人看完《平衡》这样评价:影片使我感到真实和震撼,然而“真实”得有点都残忍了。然而,这种“真实”得有点残忍的真实里,昭示出导演彭辉纪录片创作中所蕴藏的创作理念和智慧。总体来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又是一部环保题材的影片。
  继《平衡》之后,2004年横空出世了一部由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可可西里》。它不仅在中国有很好的反响,在美国和阿根廷也同时上映,赢得全世界的好评。此影片共获得四大奖项: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①
  该片由陆川执导,由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同样以可可西里地区频频出现盗猎为背景,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长日泰和队员刘栋及队员们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一、电影兴媒
  电影作为艺术品的表达方式之一,近年来深受大家的喜爱。从2007到2013年,国内电影票房CAGR②为39%,华语电影票房CAGR也高达36%,高速发展的电影业,不得不让我们去探究这快速发展背后的原因。艺术品电影,在艺术体制影响下,生成了一套多层兴辞结构系统,它以兴媒为物质载体、以兴辞为呈现方式、以兴象为核心内容、以兴格为区别特征。每件艺术品的具体存在形态均包含兴媒层、兴辞层、兴象层、兴格层四个层面。③

  艺术兴媒,是指可以承载艺术家感兴并能触发公众感兴的艺术媒介。在此,媒介是感兴的媒介,感兴是媒介的感兴。我们在欣赏任何艺术品,最先接触到的并非艺术符号或者形象,而是某种可以触发感兴的物质媒介,这就是艺术兴媒。作为多层兴辞结构系统,艺术兴媒造成的兴媒层是艺术品结构的第一层面,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创作效果与接受体验。对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而言,电影兴媒是通过电影的类型和影片的质量来体现的。在著名纪录片导演彭辉拍的影片《平衡》中,电影媒介是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

电影兴蕴的表达纪录片《平衡》和故事片《可可西里》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