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北山摩崖造像导游词-三峡大坝旅游区.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山摩崖造像导游词|三峡大坝旅游区

  北山摩崖造像在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北山摩崖石刻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下面是北山摩崖造像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大足县城。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北山摩崖造像。北山摩崖造像,在大足县城之北而得名,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以北山佛湾为中心,遍布其四面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公里,海拔545。5米。北山摩崖造像关键保护范围面积7。62公顷,通常保护范围面积21。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15公顷。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关键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全部是在当初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改变。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含有盛唐遗风。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等全部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西方三圣"、"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身,多种器物460余件,保留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公元10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域,有着承上启下的主要作用。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展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现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愈加贴近生活,表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含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

2021年北山摩崖造像导游词-三峡大坝旅游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