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多利农庄,把菜卖给有钱人成全部多利农庄.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多利农庄,把菜卖给有钱人成全部多利农庄

  今年是有机农产品基地多利农庄的第六年。前三年,坐落在上海市近郊南汇区的农庄作为有机农业转换期基地收入为零,创始人张同贵不好意思说做农业,称自己在做旗下“金田投资有限企业”的投资项目;第四年,她的第一批有机蔬菜收获,菜贩给出仅几毛钱一斤的价格,一气之下她决定不再卖掉,全部打烂作为绿肥。不过这段看似有些迷茫的时光没有妨碍多利农庄向真正的盈利快速路全速进发;第五年,张同贵快速确立了会员直销模式,拿到青云创投的总额计7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会员数飙升并实现千万元以上的净利润;第六年,她已经准备拿下崇明岛和北京平谷区的基地,继续封疆拓土。
  多利农庄的1750亩基地和5000位会员数量,几乎发明了神话。更主要的是,这个攻克有机农业几大难关的团体中,高管只有张同贵一人拥有和农业沾边的履历,总经理郭海和销售总监茅亮全部是她的学弟。这个门外汉出身的团体到底有怎样的创业秘诀?
  门外汉组合
  “我们是一帮门外汉做农业。”郭海以为很有趣。而张同贵则总结,“做好农业不是农民的任务,得靠企业家,还得是资本家。”
  2021年6月,多利农庄刚刚度过有机转换期,张同贵计划引入郭海和茅亮,此时的农庄看起来郁郁葱葱,实则对销售步骤既没经验也没太多计划,在盈利模式上还是个半成品。
  张同贵任命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郭海负责种植和销售,通信行业出身的茅亮负责市场和销售。在多利农庄的半年多时间,她们使出了不少和农业似乎没太大关联的招数。比如,张同贵直觉认为,多利农庄不能以超市为销售渠道,而是该选择会员制直销的时候,她们果断地将礼品营销的模式移植进来,利用B2B和B2C销售联动起来,在短时间内快速支撑起销售额;在设置好高端的定位以后,善于公关活动营销的茅亮开始找到奢侈品联合做活动,在曾经和法拉利和奔驰合作以后,今年则计划找到保时捷,“看张总换什么车,就考虑和谁合作”,这对多利农庄找到能够为有机农业买单的人群起到了相当主要的作用。
  一个很重的商业模式
  2021年,张同贵在学院担任课题小组组长,作为毕业作业,她们有关发展有机农业的商业计划书首次提交就顺利经过。在一个土地招标会上,她的商业计划也顺利打动了上海市政府,轻松拿到了南汇区一块1750亩的土地。这带给张同贵不小的压力,因为基地需要进行土壤转化和建设计划。开车全部要个把小时才能完整兜完的大片土地上,农庄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才能利于种植,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整个商业模式。
  张同贵为多利农庄的定位是城市农业,以城市里的中高端人群作为目标用户进行有机蔬菜的产销。
  面对产能这个棘手的问题,张同贵开始拉“外援”。她建立了一个分为四部分的人才资源库:请到上海交大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台湾的有机种植和生物肥料教授作为顾问团,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温铁军教授还特意带来一个项目组,在农庄住了一个多月考察和指导;农庄还特意设置了负责引进新品种和怎样利用低碳方法种植的研发部。
  基层农民是最让张同贵发愁的问题,上海郊区的农民多数已不愿继续种田,最终她给出了2021元左右的月薪。多利农庄则是少的时候200人,多的时候加上暂时工400多人,最厉害的工人,一个人平均下来种~2亩地。
  前前后后投入2个多亿,收入几乎是零的局面不是通常创业者能够接收的,张同贵没

2021年多利农庄,把菜卖给有钱人成全部多利农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