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临床常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鼻塞、流脓鼻涕、头晕、头痛、流鼻血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 如果偏曲程度轻微, 未引起以上临床症状, 一般不需要治疗。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 C 形或 S 形,如呈尖锥样突起,则称骨棘或矩状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则称骨嵴。治疗对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在鼻内窥镜的配合下, 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矫正, 从而改善鼻腔通气, 达到治疗的目的。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 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 鼻部症状消失, 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手术适应症 1 、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 2 、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引起慢性鼻窦炎者。 3 、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或分泌性中耳炎者。 4 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5, 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6 花粉症、常年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术后注意事项 1、二十四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头部抬高 30~60 度,以减轻充血。 2、手术后鼻部会有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 纱布渗湿时请通知护理人员更换, 倒流至喉咙的鼻血应吐出,以随时检查是否有异常出血。 3、可冰敷鼻梁处以减轻伤口疼痛及肿胀。 4、手术一至三天后,医师会取出鼻内填塞物。若有大量出血、持续打喷嚏、厉害的疼痛、发烧等需随时通知护理人员。 5、伤口未愈合前,勿以太热的水洗澡、洗脸或洗头。 6、手术后三天内可能出现解黑变现象,勿需太紧张。 7、鼻孔塞住期间, 呼吸及进食都会不舒服, 可以多漱口及多喝凉水及饮料, 以减轻喉咙不适,进食以平常食物为主,两周内尽量禁烟酒,避免吃太热或进补食物。 8、矫形手术后鼻腔粘塞物可于术后 24- 48 小时内抽除。可先抽右侧,翌日再抽另一侧。 9 、由于鼻内手术后粘膜反应较明显,抽去纱条后,鼻内可薄薄地涂擦黄连膏。 10、若切口愈合良好,术后 5 天可除尽填塞物。术后护理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面的护理主要是由医生来完成的,包括: 1、术后用无菌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2、局部使用冰袋冷敷,减少出血; 3、嘱咐患者口腔内的渗血要轻轻吐出; 4、每天的口腔清洁护理,预防感染。患者的自我调理则包括: 1、术后进食温的、清淡的、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1-2 天后改回普通饮食。 2、忌烟酒、辛辣刺激以及过硬的食物; 3、必要的口腔清洁; 增强营养、适当锻炼身体; 4、洗鼻、揩鼻涕时不要太用力,防止出血; 5、如果发现填塞的纱布松动或者脱落,不要自行随意处理,即使找回医生就诊等。肥厚性鼻炎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黏膜上皮纤毛脱落, 变为复层立方上皮, 黏膜下层由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使黏膜肥厚,久之,可呈桑椹状或息肉样变,骨膜及骨组织增生, 鼻甲骨骨质也可呈肥大改变。临床表现 1. 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常张口呼吸,嗅觉多减退。 2. 鼻涕稠厚,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由于鼻涕后流,刺激咽喉致有咳嗽。多痰。 3. 当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 可引起三叉神经眼支所分出的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 出现不定期发作性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称筛前神经痛,又称筛前神经综合征。 4. 因为长期出现鼻塞情况, 会导致患者出现嗅觉明显减退, 空气中的各种气味, 进不了嗅区, 也就闻不出味道了。 5.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由于鼻呼吸障碍,鼻甲的后端粘膜往往特别肥厚,它不但阻碍呼吸, 并且会影响通向中耳的咽鼓管, 使患者发生耳鸣和听力减退。由于鼻塞严重, 擤出的鼻涕似乎并不太多,鼻涕常向后流入咽内,并不断作擤涕及吸涕的动作。疾病治疗 1 治疗原则 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下鼻甲黏膜下硬化剂注射, 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 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 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 下鼻甲黏膜下电凝固肥厚的黏膜组织,使产生疤痕收缩。 手术疗法, 一般治疗无效, 或黏膜显著肥厚, 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 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 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 1/3 , 以免影响鼻黏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黏- 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黏膜的生理功能。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处理 1. 注意出血。术后一般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自前鼻孔渗出,于 12~ 24h 后停止。如有鲜血不断流出,或后鼻孔有
耳鼻喉常见手术1.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