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活着的仓桥直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活着的仓桥直街
  仓桥直街北起仓桥,南至凰仪桥,长约2千米,路窄处才2米,,虽叫直街,偶有小弯,似信手一笔,收放自如。
  
  仓桥直街在绍兴城内,街西侧有座小山,名叫府山,山高不足百米,却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皇城所在,至今留有越王台等众多古迹。山脚下有条小河,叫环山河,与仓桥直街平行,形成街随河走屋傍水的独特格局。仓桥直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但至今仍保留了老绍兴的基本特征。传统习俗依旧,新文化也有位置,原住民在这里自在生活。2003年9月,仓桥直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被称为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小桥流水
  
  游仓桥直街可从仓桥开始。仓桥因古时有仓库和驿站在附近而名。仓桥边有个临河戏台,节假日,有绍剧、越剧、莲花落在此上演,河里、岸上聚满了人群,绵延的府山和山上的飞翼楼成为天然背景。戏台北堍旧有古代科举的试院
,每逢考期,绍兴府属的各县考生均汇集于此。除城区考生外,城外考生需进城投宿迎考。所以在仓桥南堍的直街及附近开设有春山试寓等客栈和各式店铺。当年,埠船、乌篷船把小河挤得水泄不通。在这赶考的人流中曾有鲁迅先生和他二弟周作人的身影。俱往矣,但船埠头还在。
  乌篷船不大,长不过5米,,有可移动的乌篷挡雨遮阳,船舱内可坐可卧。划船人坐在后梢,靠在船尾竖板上,手脚并用,手桨或划或做舵,脚桨做主动力,时速可达10多千米。乌篷船是老绍兴的主要交通工具。船向南行,新桥老桥扑面而来。穿过龙门桥,便可看到宝珠桥,此桥修建于宋代以前,现桥为明代重修,原名火珠桥,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到此桥游玩,不小心把一颗宝珠掉到河里,故改名叫宝珠桥。船过桥下时,抬头可见7块龙门石,饰有龙凤纹样。
  临河人家在水边叠石为基,沿河有大小不等的平台和以不同方式通向河面的台阶,并称河埠头。河埠头是枕河人家的小舞台,少女在河里洗衣服,小孩趴在凳上做作业,老人在竹椅上摇着油纸扇,主妇正忙着切菜下锅,坛坛罐罐里种满了茉莉、兰花、月季,小缸里盛开着荷花,地大些的种着石榴、香泡和樟树。还有不少种了辣椒、丝瓜、小葱。
  再往前就是府桥了。府桥连接府横街,原指府衙前的横街,现在已成了热闹非凡的商业街。紧接着是位于石门槛东首的石门桥
,再是酒务桥,南宋时,在桥畔有专管民间酿酒和征收酒税的酒务机构,可遥想当年酒业兴隆。又过一座西观桥,已近仓桥直街南端,南端有凰仪桥,桥呈马蹄形,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桥的两侧石栏板上题记十分清晰。
  
  台门人家
  
  上岸后沿仓桥直街向北步行,一路青石板,石板来自城东的东湖,人称东湖石。雨一淋,光闪闪的,映出了徐渭的水墨,读到了张岱的散文。这两人都曾在仓桥直街走过。路两边以平房为主,老墙斑驳,黑白夹杂,间有台门,台门是绍兴一带府第、宅院的专有名词。老话说“绍兴城里10万人(读ning),台门足有三千零”。光仓桥直街现存台门就有40多个。台门一般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的住宅。有门斗、仪门、天井、堂屋、厢房、座楼等组成,考究的还有花园、菜园、池塘等。天井里晾衣晒菜、嬉戏乘凉,充满市井温情。有些台门内有井,明为取水,意为聚财,夏天还可以冰镇西瓜,冷藏饭菜。台门的称呼十分有

活着的仓桥直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