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蒋昌建辩词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蒋昌建辩词分析 1993 年大专辩论赛决赛上,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建的总结陈词已经成为华语辩论赛的一个里程碑。这篇巅峰之作无论从各个层面来看,都堪称是华语辩论中陈词的不世精品。从文字角度,其攻击言简义赅, 针针见血;从思想角度,其对于人性本恶这一命题分析入木三分,生花的妙笔写出深邃的哲思; 从结构角度, 其驳论、立论、升华的比例适当, 攻击性与说理性完美结合; 从逻辑层面, 其论证严明, 层层深入; 从辩风方面, 儒雅大气, 举重若轻; 而更为后来的辩手一唱三叹, 玩味再三的, 是其诗意与气魄并重的结尾。通过这些分析, 我们看到一个好的结辩陈词所应具备的特点:内容的诱人美、形式的艺术美、论证的逻辑美,论争的和谐美以及辩者的风度美。【关键词】结辩陈词攻击性思想性辩风逻辑文字美 1993 年,复旦大学“为了光荣与梦想”出征“狮城”新加坡,在一场荡气回肠的“人性之辩”后战胜了强大的台湾大学队, 开启了国内华语辩论的一个全新篇章,而“舌战狮城”也从此成为华语辩论界的无上荣誉。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复旦大学四辩蒋昌辩,用三篇酣畅淋漓的总结陈词,证明自己的确是辩论场上的王者。回顾台大与复旦之间的那场关于人性的辩论( 台大: 人性本善; 复旦: 人性本恶),也许在辩论技巧上用今天的眼光看有那么一点生涩,但从思想深度着眼, 双方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蒋昌建的一篇总结陈词, 至今仍为人广为传唱, 甚至一唱三叹, 为之折服。转眼十五年过去, 当年场上的硝烟都已散去, 曾经那人风华正茂, 而今已届不惑之年, 然而如诗人所说“时间你带得走歌者, 带不走歌”, 曾经的声音已经消逝在虚空当中, 但文字却成为不朽的经典。这短短一千字的小文何以有如此的魅力,直至今天仍让无数辩手视为典范? 一、一舞剑器动四方——驳论的攻击性与切中要害无论是反方的结辩手还是正方的结辩手, 都肩负着一个重任, 那就是对于对方在整场比赛中犯下的错误进行攻击。因此, 在新加坡模式(四位辩手依次陈词)下, 结辩手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能否剑指东南, 力挽狂澜, 一剑破敌, 也就成为结辩手能力的集中体现。而这篇结辩陈词开篇作出的两次攻击可谓切中要害, 一语中的, 虽然攻击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尽显最佳辩手本色。纵观整场辩论赛, 台大出现的错误有很多, 但真正的致命伤只有两处, 一是概念上对于“本”字始终模糊, 不断回避, 不断摇摆, 怯于直面, 时而将“本”定为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 时而将“本”定义为个体的出生;二是逻辑上,正方立论中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不能自圆其说——只说人性善, 将各种各样的恶通通归于社会的客观影响显然很难为大众接受, 因为很容易就得出一个两难推理: 如果社会是客观的, 相当于将社会等同于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恶本来就无从说起, 那么脱离了人的主观因素, 社会如何能对人性产生影响, 使本善的人作恶; 如果社会不是客观的,则承认了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的集合,承认社会的恶就相当于承认人的恶, 如果社会不是恶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非恶的集合的作用下, 非恶的人性如何做出恶的行为就成为又一重矛盾。在自由辩论中, 这两点成为反方的火力集中点, 而逻辑错误更是被反方五次指出。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看到, 蒋昌建的陈词用最简约的笔墨达到了最大的效果,诚可谓,一剑封喉。一方面, 刚言慑服, 针锋

蒋昌建辩词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