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采的美学思想浅谈尼采的美学思想[ 原创] 尼采的美学思想在的美学史中往往被一笔带过或忽视, 这同尼采在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在此, 根据以往的学习体会和相关资料,我想谈谈尼采的美学思想。一、采对美的分析:美是“外观的幻觉”我们从古希腊学到了20世纪,思想家们都试图对“美”下一个定义, 但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也许这被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家阿多诺言中了, 他说:“美是无法下定义的, 但是全然不要美的概念也不行。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相矛盾。”①对“美是什么”尼采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让我们看看尼采是如何评说美。对尼来说, 世界总是处于无休止的生成变化之中, 漫无目的。人生也是如此, 人无法把握世界, 也无法把握自身, 因此人生是痛苦的, 人无法达到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自由。人生本无意义, “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②, “在人生中, 必须有一种新的美化的外观, 以使生气勃勃的个体化世界执着于生命。”③如何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尼采在自然人生中找了艺术: “艺术不只是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④尼采认为,两种艺术冲动之一的“日神精神”就是个体化、适度、形式、美、幻觉的领域, 他说:“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不谐和和音化身为人――否则人是什么呢? ――那么, 这个不谐和音为了能够生存,就需要一种壮丽的幻觉,以美的面纱遮住它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日神的真正的艺术目的。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 它们在每一瞬间使人生一般来说值得一珲, 推动人去经历这每一瞬间。”⑤不谐和音本是一些尖锐刺耳的声音,尼采用它们来比作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生, 但是它们诉诸人的感官以后却形成一种期待的壮丽的幻觉,尼采认为这就是美。尼采认为: “没有什么美,就像没有什么善和真。”⑥这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孤立存在的真善美,真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一种生成, 我们所说的存在只是生成打上了存在的印记。二、尼采对美感的分析:美感是一种错觉尼采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美,人之所以在原本并不存在美的世界上谈论美, 是因为有了人, 世界才有了美。他说:“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着美——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惟有他把美赠与世界,唉, 一种人性的、太人性的美……归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⑦尼采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美是主观的, 世界原本没有作为审美容体的美, 只是因为有了作为审美主体的入, 世界上才有了审美客体, 才有了审美主体赋予它的美。二是美是人们“在事物中发现了自己的映象”, 这种美的判断就是美感的开始, 然而这事物本身并不是美的, 它只有在充当人的映象的时候才是美的。三是“美”的判断作为人的族类虚荣心必然同人作为人的功利目的相联系,因而由此而造成的美感也必然是带功利性的。尼采的观点是很明确的:美是“外观的幻觉”,美事实上并不存在,因而“把一个事物感受为美的,这必然是一种错觉”。尼采认为美感是一种错觉, 是为了解决美的主客观统一的问题。美是主观的, 是由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决定的, 事物之中并不存在美的属性, 只有当人在事物中看到自己的映象时, 事物才有了美的可能性。但是, 相对审美主体来说, 美又在客体之中, 审美主体只能拥有美感而不能拥有美, 因此美又是相对客观的, 只是由于事实上美并不存在, 所以审美主体所拥有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反过来讲,美是纯主观的,因为美本身并不存在,而美感,或者如尼采所说的“醉”, 则不仅包含着心理上的反应, 也包含着生理上的反应, 因而它不仅是一种主观心理中的现实, 而且也是旁观者能观察到的客观现实。审美主体通过拥有美感而摆脱了自我, 失去了他的主观性, 而美虽然相对审美主体是客观的, 但因为它彻底决定了审美主体的状态, 审美主体脱离了它便不可能维持其审美状态, 因而美不可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客体而存在。因此, 脱离了美感而单独探讨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毫无意义的。美的主客观的统一,应该统一在美感上,按照尼采的说法,也就是应该统一在一种错觉上。既然美并不存在,美只是外观的幻觉, 那么当然就不存在美的本质了。三、尼采对美学的分析: “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尼采在他的《尼采反对瓦格纳》一书中写道: “当然,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他一再运用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艺术, 解释美, 而且还专门列出了“艺术生理学”提纲。尼采从根本上抛弃了那种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的流行观点, 试图以一种全样的观点来奠定自己的美学理基础。尼采认为, 艺术的起源在于各种非理性的状态, 主要是性冲动、醉和残酷三种因素在人的身上占据优势, 于是
浅谈尼采的美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