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只需按照以下程序操作即可很快浏览到Hard的主要功能,轻松了解它的使用过程。
2、流程考虑到初学者还没有熟练掌握Hard系统,故在流程中不考虑“数模”,即不考虑系统在三维环境中的操作方法。关于数模的操作详见本手册的第四章内容。
流程如下:
第一步:项目管理
→新建或打开项目设置本项目的基本信息,比如打开\..\r2002\sample\
第二步:平面:分为外业资料录入、交互式设计、成果输出三大部分。
1、外业资料录入:→交点线设计将平面的外业资料即交点线资料输入系统,形成交点线文件(*.JDX)。
2、交互设计:→平面设计即利用交点法进行平面设计调入交点线文件(*.JDX),针对每个弯道输入R、LS等参数,按“生成”钮,可得到参数对应的图形,当逐个交点设计完成后,按“输出文件”按钮,将您的设计过程输出到平曲线文件(*.PQX)和交点线文件(*.JDX)(此时的交点线文件为含有曲线要素后的文件)及逐桩坐标文件(*.ZBB),其中平曲线文件*.PQX保存了整个交点设计的过程。→平曲线检查就象总工们一样依据《规范》检验线形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并提交报告,用户可以对违规处进行修改(当然也可以不进行修改)→路线超高加宽计算系统依据公路等级及规范自动完成超高加宽计算,自动生成相应的横断面文件(*.HDM)和超高文件(*.CG)。
3、成果输出:当完成以上的设计过程后就可以进行成果的输出,生成平面设计图、
生成曲线要素表、生成直曲表、生成逐桩坐标表、生成用地图表等。
第三步:纵断面:
分为外业资料录入、交互式拉坡及竖曲线设计、成果输出三大部分。
1、外业资料录入:→输入地面高文件将外业中桩地面高程资料输入系统,形成地面高文件*.DMG,为拉坡作准备。系统提供交互输入的方式,直接将逐桩文件读入,可减少用户输入桩号项,用户可任意加桩,当输入高程后按“回车”可自动到下一个桩号,全部输完后按
“确定”按钮,存盘退出。→地面高文件检查对输入的地面高文件*.DMG进行检查,生成出错报告(如发现有错提示,一定要严格按照系统规定的数据文件格式纠正错误)。
2、交互设计:→拉坡控制资料调入参与拉坡的资料。→交互拉坡通过鼠标的拖动或参数的输入进行交互式拉坡(参数输入时请随时注意CAD命令行提示中所出现的快捷键),屏幕左下角动态显示拉坡过程中的各种参数随鼠标移动而发生的变化。→竖曲线设计对上一操作得到的每个变坡点进行修改或竖曲线设计,您可以通过R、T、E中的任何一个参数进行控制设计(在此常用T即切线长来控制生成竖曲线)。退出时提示存盘为*.ZDM文件。→竖曲线检查就象单位总工一样依据《规范》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并提交报告,用户可以对违规处进行修改(当然也可以不进行修改)。
3、成果输出:有了上述设计的结果文件就可以输出各种图表,比如:生成纵断面图、生成纵坡表、生成路基设计表、生成平纵缩图等(在生成纵断面图时先点击标注栏设定,设置好纵断面图的标注栏内容及顺序)。
第四步:横断面:分为外业资料录入、交互式设计、成果输出三大部分。
1、外业资料输入:→输入地面线文件通过交互输入的界面,输入横断面的外业测量资料,用户应首先选择地面线的型式,即平距及高差是相对还是绝对,然后对应纵断面地面高的桩号逐个桩输入:左侧平距高差,右侧平距高差…,输完后“确定”存盘退出。→地面线文件检查检查地面线是否有错,比如平距、高差是否成对,纵横是否配合等,并根据检查后系统提供的报告信息进行修改。
2、交互设计:→横断面基本资料输入调入戴帽子的基本信息。→帽子定制定义标准帽子,标准帽子中边坡和挖方边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用户在初学过程中帽子不要定得太复杂,可只定制边坡和挖方边沟即可。定制完后保存定制的标准帽子*.MDZ文件。→戴帽子依据规则给每个断面戴帽子,并自动输出相关的文件来存储结果信息。→帽子浏览浏览断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浏览→帽子交互修改对某个不符和要求的断面进行修改,完成后联动修改相关信息。以上为横断面的设计过程。
3、成果输出:当完成以上的设计后可以输出横断面成果。比如:横断面布图、土石方计算表等、边坡面积表、涵洞表、防护工程数量表、三维全景模型图、3D系统所需模型文件等。
第五步:挡墙设计
→基本资料用户输入挡墙的设计桩号范围及选择所在位置,系统将在路线中提取相关信息。→挡墙设计首先按“墙长”按钮得到墙长,然后选择挡墙的形式,接下来按“自动设计”按钮,系统将依据自然地形条件进行逐桩设计,设计完成后在图形区域会形象的给出示意图,信息窗口给出各段墙基础的最大~最小埋深,用于您的设计控制及修改,当设计完成后按“确定”按钮输出成果文件*.DQ,并即时更新与横断面相关的信息(在此
海地软件使用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