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烛之武退秦师3.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上传: 丁艳萍更新时间: 201-9-16 1:58:9 设计人:深圳市南头中学茹清平【教学构想】 1. 课文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 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 不费一兵一卒, 不动一刀一枪, 却使秦晋两国盟散约毁, 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 2.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1 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基于这种理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读探究, 疏通词句, 质疑问难, 合作研讨; 然后再重点突破, 发现创新。同时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编制语文知识卡片,积累语言知识。.教学目标: A.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左传》有关知识,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 情感与态度目标: 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复述课文, 背诵课文,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烛之武的说辞赏析。 5. 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学习本文,主要采用诵读法( 辅之以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 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质疑激趣, 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在学法方面, 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参照注解, 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6.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自学探究;积累字词,整理笔记。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学课文 1. 通读原文 1 ~遍,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 理解课文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2。 2. 查阅有关资料或上网搜索, 了解《左传》、春秋五霸、晋公子重耳之亡、秦晋之好、郑楚结盟等与课文相关内容。. 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1。 4.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完成思考和练习。(设置以上预习立足于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习惯, 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 二、整理自学卡片(见附录) (设计以上预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督促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自学卡片可统一印制,也可由学生自主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讨论质疑,理清思路;钩玄提要,熟读成诵;分析形象,赏析说辞。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这一特点。(课后思考和练习2) 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参考答案:(朝──早晨亡──灭亡厌──满足国──国家戍──戍守夕──晚上危──危险师──军队及──达到辞──推辞) 2. 本文课题是“烛之武退秦师”, 请在“退”的前面加一个词或者短语,使文意更加明确。烛之武( )退秦师例如:三寸之舌,妙语,巧施反间计等。.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内容。(每段用四个字概括) 例如:第一段:秦晋围郑。第二段:临危受命。第三段:说退秦师。第四段:迫晋退兵。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介绍诵读好处,激发学生诵读热情。关于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宋· 朱熹“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 即终身作外行也。”——清· 姚鼐《尺牍》。“不动笔墨不读书。”——古语 2. 学生初读全文,注意字音、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老师示范背诵。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段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出示“晋秦围郑示意图” 2. 老师简介秦晋围郑形势图: 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毗邻, 秦如攻打郑国, 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 晋军驻扎在函陵, 即新郑县北; 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 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 郑

烛之武退秦师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