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三中学徐冬美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2、体会烛之武的语言艺术。过程与方法: 1 、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 、探究式。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2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文言字词句知识和文章内容的疏通。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传奇故事。我想即使岁月湮没了荒城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但历史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让我们再次走进群雄逐鹿的春秋时期,感受那一段浪潮澎湃的历史。(播放视频) 二、文言知识检测复习 1 、让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句子,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 、老师分能力等级给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题目,请学生回答。三、赏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1 、请完整概括出本文的情节。 2、秦晋联军兵临城下时,郑国危如累卵。如果你是烛之武,会选择谁作为突破口解救郑国危难,为什么? 选择秦国,一来秦国是帮手,二来秦晋分军而驻,利于分化。 3 、秦晋围郑,晋国出兵理由充分,烛之武要面对的秦国为何要出兵呢? ①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贪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国自身实力强大。——强③发生在公元前 632 年的城濮之战, 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 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 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好 4、请同学们齐读“劝”的部分, 思考: 面对这样强大、贪婪、与晋国关系如此之好的秦国, 烛之武如何一一突破,说服秦伯? ①越晋难治。秦国图谋东扩, 但秦在西、晋在中、郑在东, 隔着晋国, 秦国是很难对郑国实施长期有效治理和控制的。②亡郑利晋。秦国劳师兴众, 企图瓜分土地, 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晋国, 晋国疆土扩充力量增强,相对而言就意味着秦国势力削弱。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舍郑利秦。(出示春秋形势简图) 保存郑国,不仅无害,反而有益,秦国要扩大在中原的影响, 郑国作为“东道主”,可“供其乏困”。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 君亦无所害) ——诱④晋人无信。纵观历史, 经过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从而勾起秦晋两国的历史纠葛,瓦解秦晋联盟。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晋人无厌。从历史说到现实, 晋人不仅无信, 而且贪得无厌, 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挑⑥设身处地, 解除戒心。“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一见面就缩短了秦郑
《烛之武退秦师》.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