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指导书
教学课题
第三讲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设计
(章节)
课内学时 18 课外学时 18
课型理论教学(6 学时)+实践教学(12 学时)
⑴《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著
⑵《设计基础》[日]辛华泉译
教材及
⑶《构成研究》[日]郑丽译
参考书
⑷《美术设计的基础》[日]王秀雄译
⑸《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
⑴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面单元
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以逐渐掌握和构建起视觉形态创造性的思维模
式和形态生成方法;
教学目的
⑵了解构成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
⑶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与色彩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
性,培养对材质肌理的认识与运用,为建筑设计做准备。
⑴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⑵掌握形态元素以及形与形的关系
⑶掌握骨骼与基本型
知识目标
⑷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形式
⑸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
⑹了解色彩构成的设计形式
⑴通过了解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形态元素构成形式;
⑵通过了解平面构成原则,掌握设计形式;
能力目标
⑶通过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及设计形式,提高对色彩的应用能
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
素质目标
问题的能力。
重点⑴平面构成中的平衡、节奏韵律;
⑵平面构成中的设计形式;
⑶平面构成中的色彩对比。
⑴平面构成中的节奏与韵律的差异;
难点⑵平面构成中的骨骼、基本型;
⑶平面构成中的色彩混合。
教学思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学生固定使用现成的视觉公式和表达方式。
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
教学方法
的探索。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
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内容:采用 A2 图幅,针管笔尺规绘图,完成平面构成作业(详见本
课后作业
讲任务书、指导书)
布置
要求:个人完成,1 份/1 人,全体按时上交
教具挂图教师课件
小节及学生
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
填写)
第三讲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设计
第 1 部分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的定义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
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
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时至今日,
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的分类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对称
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
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平衡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
对比
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
更加鲜明突出。
和谐
⑴广义解释: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所感
觉和意识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⑵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调和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
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
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
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
惑力。
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
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第三讲 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