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讲 居住区规划.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一、住宅区的类型、规模、分级及其相关设施
二、社区
三、系统
第六讲居住区规划
一、住宅区的类型、规模、分级及相关设施
(一)类型与规模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定地域范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 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个单位。
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人口 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二)住宅区的分级及其相关设施
分级是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根据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进行配置,其中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四级设置到住宅单元级。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频率和人口规模为依据的,其中既考虑了居民使用的便利,也兼顾了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经济性。
二、社区
(即人际关系)。

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三、系统
(一)物质系统
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
(二)社区系统
现代社区应该从生活品质出发,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以住户居住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社区的构成系统需要重组和完善,可分为生活保障、育才就业、交流参与以及运营四大系统。
(三)系统的整体性
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其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
第二节住宅区规划设计 的总体原则
一、社区发展原则
二、生态优化原则
三、共享社区原则
一、社区发展原则
核心内容: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一)需求层次理论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适居性
卫生、安全、方便和舒适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一是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等;二是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
,一是人身安全,如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等;二是治安安全,如防盗、防破坏等犯罪防治。
,如购物、教育(上学、入学等)、交往、户内户外公共活动(儿童游戏、青少年运动、老人健身、社区活动等)、娱乐、出行等,包括各类各项设施的项目设置与布局。

第六讲 居住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