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教学案例》
识字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识字,激发起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呢?下面就以《“红领巾”真好》一
课为例,谈谈分散识字的教学研究。
一、随文正音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首要任务,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因为是初读,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会遇到拦路虎,这样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真实的。因此,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教师要做的。
例如,读课题时,有学生把“红领巾”的“领”读成了前鼻音,有学生马上指出“领”是后鼻音。接着,我就让这个指出错误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样,不仅读准了“领”,而且学生对它的印象特别深刻。
再如,“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两个“AABB”式的词语。当学生把它们读成“bènɡ bènɡ tiào tiào、jī jī zhā zhā”时,我告诉学生读这种形式的词语时,第二个字读成轻声会更好听。接着,我进行领读:“bènɡ benɡ tiào tiɑo、jī ji zhā zhɑ。”
二、随文记字形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生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
例如,教学“巢”字时,由于“巢”字字形比较复杂,如果单纯分析字形,学生不仅会感到厌烦,印象也不会深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先出示有关“巢”字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图片可以清楚地展现“巢”字的字形,学生能非常容易地记住字形,且理解它的意思。
又如,教学“蓬”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容易把“蓬”记成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蓬”的意思理解不够。因此,教学时教
红领巾真好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