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杜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材说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秋天、思念、亲情为主题。体裁多样,有诗歌,有散文,有古诗,有现代诗。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诵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首诗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学情分析】
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使学生最难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另外,给古诗加注释,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 “扶”、“放”相结合的方法,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因此,我的设计立足古诗文本的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2、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积极与作品、作者对话,突出情感渗透;
3、注重教、学、练、评有机结合,体现知识点具体落实;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先“扶”后“放”,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忆、异、逢、佳、倍、插),正确端正书写8个生字(忆、异、逢、佳、倍、遥、遍、插)。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课文插图、课后注释,教师提供的资料来理解古诗大意。
4、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独自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品重点字词,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看图诵古诗
1、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诗的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首诗,能背一背就更好了!
《小池》 《绝句》 《小儿垂钓》 《静夜思》
2、这个“思”是什么意思?(思念,想念家乡)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读课题。(点拨“忆”字的书写)
2、课题质疑: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重阳节”、“山东

杜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194 KB
  • 时间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