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择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择降温, 儿童, 如何, 影响本贴收到 4 朵鲜花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择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 可使机体合成增加, 吞噬细胞活性增强, 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愈后的判断。发热可能由病毒或细菌引起,持续高体温可诱发高热惊厥。在排除小儿由于哭闹、进食、运动、衣被过厚、室温等因素的影响后, 一般认为患儿低热时不主张使用药物降温, 而退热药应用的适应证如下: (1) 体温> ℃, 且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者;(2) 体温 ~ ℃,伴全身不适感者;() 高热及超高热患者(>9 ℃);(4) 发热患者,无论热度如何,伴全身中毒症状者。 1 儿童常用退热药及其特点 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 代表药: 泰诺林、小儿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栓、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的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因其起效较快, 作用强且安全而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荐和使用。目前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的>2 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的首选用药。儿童常规用法:口服:每次 10~ 15 mg/kg ,每 4~6 小时 1次;~ 12 岁的小儿每 24 小时不超过 5 次,疗程不超过 5d 。直肠给药:~ 12 岁小儿 ~ g ,每日 1次。该药吸收快速而完全, 口服 0 min 内产生退热作用, 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要短,2~4h。该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常规剂量下,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 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 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 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 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也可增加婴儿哮喘的发病率。 布洛芬( 异丁苯丙酸) 代表药:恬倩、美林、布洛芬栓。布洛芬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即抑制前列腺素 E2 合成,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其退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 同时刺激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雌激素, 增加散热过程, 并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达到退热效果, 散热效果维持时间长, 且毒性低。儿童常规用法:1~ 12 岁儿童用量如下: (1) 混悬液: 5~ 10 mg/kg 口服,每日不超过 4次;(2) 缓释混悬液:推荐剂量为 20 mg/(kg?d) ,分 2 次服用。儿童每日最大剂量 210 g ,使用前摇匀。() 栓剂: < 岁每次 1 支,每日最多 2次。布洛芬退热平稳且持久, 控制退热时间均为 6h 左右, 最高可达 8h。而且它对于 9℃以上高热退热的效果比对乙酰氨基要好。但布洛芬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 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影响凝血功能及转氨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和加重溃疡的报道[8] ,其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 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副反应。所以一般用于岁以上高热患儿。 1. 赖氨匹林是赖氨酸和阿司匹林的结合物, 毒性有所降低, 为环氧化酶抑制剂, 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儿童常用剂量:每次 5~ 10 mg/kg ,以
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