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第三册《倍的认识》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  )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  )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

小学数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14042****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4-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