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接收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接收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愈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盾。”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一九二八年秋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写的。记得在中课时代我就读过这首词,心里一直在想井冈山黄洋界战斗的情景,当初红军在井冈山是怎样干革命的?我想一定是伟大的、轰轰烈烈、干劲冲天、冲锋陷阵,把敌人一扫而尽,真是痛快。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提升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了庆贺我们伟大的党九十周岁生日,我校支部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到井冈山去接收革命传统教育。七月十八日凌晨四点我们从罗甸出发,到贵阳火车站坐十点四十到江西省永新县的火车,到十九日凌晨5时到站,当地导游接我们上了大吧车,在车上又睡下了,一觉醒来到了井冈山。
  井冈山真的太美了,抬眼望去全部是山,山势高峭,地势险峻。只有宽广平坦的柏油公路似小溪在山间川流不息;
  满山的青竹一山连一山,微风吹过,似海涛在轻声地歌唱;
  山腰云雾飘游,山村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写到的一样:“……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四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我最想知道的是毛主席和红军当初是怎样来到的井冈山,一路上导游对我们说到:“1927年9月毛主席依据党的“八七”会议的安排,在湘赣边境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一支工农革命军,她率领这支队伍于1927年10月上了井冈山。在这里主动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并组织实施土地革命,建立起地方武装和党组织,成立了工农政权。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以宁冈县的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依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因此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当初的井冈山是没有现在的公路,只有部分山间的小路,山里的村民当初还是很贫困的,最富有的就是山中的青竹林、红米和南瓜。”
  一路上我们就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走进了大井村,导游对我们说:“毛主席在这里住过,有一部份红军在这里住过,你们看这是当初红军们的练兵场;
  这块石头是毛主席坐过的读书石,毛主席不论在什么时候全部要看书的。这座房子是毛主席、朱德等红军指挥员住过的。”
  来到了小井村,走到小井红军烈士墓前,缅怀我们的烈士,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接着参观了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看到那些简陋的、自制的医疗器械和山里采集的部分草药,我们没有谁说话,只听导游在说着当年红军战士们受伤,有好多战士因没有药救治,牺牲在这些房屋里。望着墙上战士们的遗像,读着她们的生平,我只能流泪。就是这些红军战士把中建立的农村依据地就是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她们燃烧着,烧灭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们来到了黄洋界。果然黄洋界地势

2021年接收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