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会亲近社会教学案-】亲近社会
“协进课堂”模式品德导学案 时间:2015-9-7 总第3课时
第一课 成长在社会
第三框 学会亲近社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冷漠情绪、看客现象的危害,遵守公德、辨别是非、抵制不良
现象的积极意义,增强亲近社会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结合教师所提供的生活情境,通过前置学习、协进探
究、巩固提升三环节,理解亲近社会的意义,明确亲近社会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理解亲近社会的意义,掌握亲近社会的要求;明白克服冷漠情绪、看客
现象的原因;理解遵守公德、明辨是非、抵制社会不良现象的重要性,掌握我国社会公德的内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增进亲近社会的情感,养成亲近社会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置学习】自主阅读教材,思考:
:对个人:只有亲近社会,才能 ,才能 对社会:亲近社会,世界更 ,社会更 。
:
、 、 、
【协进探究】
《扶不扶》的图片。
(1)面对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应不应该扶,请根据所学内
容写出你的理论依据。
(2)小品中郝建曾说过:“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
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请问小品中
的“人心”指的是什么?
(3)为了使“人心”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
【答案】(1)应该扶。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和谐社会等。(2)人心指“爱心”、“正义”、“公平”“诚信”等。(3)社会: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
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倡导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诚信教育;个人: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努力亲近社会和服务社会,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美德,做一个诚信的人,努力做一个维护正义的公民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道德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公民
的道德建设仍显滞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园里折枝摘花;不
遵守交通规则,乱闹红灯、酒后驾驶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抽烟、电梯
中大声喧哗,粗言秽语非常普遍„„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现象违背了我国社会公德的哪些内容?列举校园中的类似现象。
(2)说说中学生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影响
(3)“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结合教材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举例略
(2)从对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谈。(3)遵守公德的重要性及对我们的启示。(具体略)
【巩固提升】
1、右侧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C )
A.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
B.要乐于奉献社会奉献爱心
C.必须树立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D.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下列不符合亲近社会要求的是( B )
①与社会上三教九流广交朋
【1-3学会亲近社会教学案-】亲近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