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书报告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弗洛伊德对梦做了深刻研究,并留下《梦的解析》这部传世著作。第一部分作者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基本理论: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心理治疗法创新观点:潜意识,性心理发展,本我、自我与超我,心理防卫机制,生死驱力,宗教心理学。第二部分内容解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及个人感悟,讲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第一章 1900 年以前有关梦的科学研究 1900 年以前,人们认为梦与超自然有密切联系。人们将梦归于宇宙及鬼神的启示,即预卜未来或警告。(类似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周公解梦》) 直到亚里士多德提出梦是心理问题,是按梦者本身深度睡眠产生的不同的精神活动,并非得有自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做梦的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的精神活动的延续。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介绍了梦的分析方法、步骤和注意要点。人们由本能推断,梦一定有某种意义,即使用隐意取代思想。 1、符号释梦法由其形式、内容臆测未来。但只是主观推断及直觉反应 2、密码法把梦视为一系列的密码组合,每一个密码按照“密码簿”翻译成特定的意义,再来解析。没有科学保证,不能广泛应用。 3、弗洛伊德一个人无法把整个梦作为集中注意的对象,只能够就每小部分逐—检释。同样的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联将有不同的意义。梦可以用来作为由某种病态意念追溯至昔日回忆间的桥梁,即根据某一个梦境使梦者联想到的内容进行探讨,并详细地分析了一个名叫伊玛的人关于打针的梦。第三章梦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 缓和了冲动;又不致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梦完全是一种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梦的内容是某种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例如儿童心灵单纯,受武侠电视剧的影响,常梦到自己成为武功盖世的大侠,可以飞檐走壁,风生水起,英雄救美。两种常见观点: 梦的预示性,是因为心之所想、主观意愿与现实相反,是可以在梦中补偿、不受控制第四章梦的改装如果说愉快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那些不愉快的甚至痛苦、令人伤心梦又该怎样解释?这是因为梦进行了改装。对梦的解释并非就梦表面内容作解释,而以探究梦隐藏的内容作阐释。梦的显意确实往往痛苦不堪,失望、沮丧、不如意、焦虑。经过精心分析,梦中蕴含着愿望达成的意义。梦的改装现象:梦的愿望平时受到压抑,做梦时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弗洛伊德提出了两种科学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 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同时,又作一个合理的假设:“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进一步完善定义: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达成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梦的材料来源于我们的记忆
《梦的解析》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