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心之功在于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否用好谈心这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主要看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我们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要求。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
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二、谈心之法在于情
谈心,怎样坐在一块,说到一起?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你讲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态度和感情。如果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心中却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班主任和学生的谈心活动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过程,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气氛,才能谈得拢、谈得好。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三、谈心之力在于理
谈心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水平,达到认识一致。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的思想克服战胜它,心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谈心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班主任的年龄、职务和权力,关键在于班主任能否谈出道理以理服人。谈心就是用理去分析,启迪学生的心灵,明辨是非,用正理说服歪理,用大道理管小道理,从小道理引出大道理,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通过反思而明理,通过驳歪理树正理,同时还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思想,探讨真理。谈心时,切忌“就事论事”,不能讲虚理;切忌“简单从事”,只听到一点、看到一滴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态度要学生服从,这样是得不到好效果的。要以理服人,就要允许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从学生的觉悟程度出发,让学生接受,谈心才实在有力,达
成功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