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赐福与降灾 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 以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为中心的探讨.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赐福与降灾_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_以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为中心的探讨: .
赐福与降灾: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
—以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为中心的探讨
王加华
[ 摘要] 狐仙信仰是华北地区一种比较普遍的民间信仰形态。在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及其周边村落,其信仰形态大体有三
个层面组成:首先是灵异传说,创造出一种语境氛围;其次是物质载体,即禹王台及其上的大量有关狐仙信仰的 庙宇、冢墓及洞穴等;再次是仪式行为,即神圣与日常时段的祭拜崇祀。正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相互结合,从而 塑造出一个狐仙信仰的神秘世界,表达出民众丰富多彩的思想世界与情感寄托。
[ 关键词 ] 狐仙信仰;狐仙传说;赐福;降灾;禹王台
[ 中图分类号 ] K89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7214(2012)01-0082-07
提到狐仙,很多人可能立马想到的是蒲松龄笔下
的诸美女形象,她们美丽善良、敢爱敢恨且充满智慧, 不禁让人产生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冲动与 联想。但相较之下,普通乡民心目中的狐仙形象却完 全不是这样。他们并非温柔女子,往往法术高强,而 且充满着两面性:既能赐福于人,满足人们的诸多愿 望;也能降灾施恶、魅惑于人,对人施加严厉的惩罚。 实际上,这是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非 常普遍的一种观念信仰,并由此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 的狐文化。狐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山 海经》中既已有九尾狐的记载。从汉至唐再到明清, 中国狐崇拜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狐妖到狐神再到狐仙的 发展历程①,而在地域范围与传播广度上也经历了一个
日渐深入的过程,至唐而达于顶峰,以至于“无狐魅,
不成村”②。明清时期狐仙信仰虽与唐时相比已有明显 不及,但仍旧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一种信仰形态,而至 当代狐仙信仰已日显衰落③。但这并不是说当前狐仙信 仰已然绝迹,事实上在一些地方仍旧具有强烈的崇狐 现象存在,如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禹王台村就是这样 一个狐仙信仰极为兴盛的村落。
作为中国民间一种比较普遍的信仰形态,狐仙崇 拜极其相关故事传说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并进 而产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基本围绕三个 思路展开进行。一是从故事学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 狐仙故事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进行论述,代表性作品 如台湾学者李寿菊的研究④;二是对文学作品、文人笔
[ 收稿日期 ]2011-11-22
[ 作者简介 ] 王加华(1978—),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副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① 胡堃 . 中国古代狐信仰源流考 [J]. 社会科学战线,1989(1).
② [ 唐 ] 佚名:《事狐神谚》。
③ 翁小倩 . 狐信仰兴衰原因的民俗学分析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④ 李寿菊 . 狐仙信仰与狐狸精故事 [J].(台北)学生书局,1995 .
82
赐福与降灾: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
民间文化论坛
记,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形象、
狐故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民 众心理及作者心境等,这其中以康笑菲的研究最具代 表性①。三是将狐崇拜作为一种完全的信仰形态来进行

赐福与降灾 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 以山东省潍坊市禹王台为中心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ena45
  • 文件大小189 KB
  • 时间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