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存在的问题.docx个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存在的问题
个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存在的问题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文风到会风、从餐桌到会场,处处清风拂面。领导人出行不封路,从全国两会到各地两会,均不再摆鲜花,而是开短会,厉行节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少了,宾馆酒店前公车少了,隆重热闹的剪彩少了……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到调查研究,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多了,把节省下来的资源用到促进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上来的多了,食堂就餐的工作人员多了,真正深入群众了解需求的党员干部多了……笔者所在的单位也是这样,将一年一度的由过去“领导一人台上讲,广大职工台下听”工作报告会,变成了“部门讲”的部署会,“部门做”的落实会,“大家谈”的交流会。会议材料也只有一份,且不到5000字,不发纪念品,不聚餐。真正做到形式新、材料新、内容新。一石击起千重浪。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的实施,毫无疑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是让多数人欣慰的。
但是,从报刊和网络反映的情况,以及与社会上各阶层人员接触所听到的反映看,各地各部门落实“八项规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甚至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
一是部分人有“一阵风”念头。也许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也许是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现象的出现,当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广大人民群众从心底赞成的时候,一些人私下里却嘀咕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规定,那规定,还不是会上热烘烘,会后就放松,再过几天就影无踪”。细深思,这部分人嘴上嘀咕的,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八项规定”所禁止的内容,以前,也的确曾三令五申过,但最终落实时,常常陷入走过场、刮阵风的怪圈。正是因为有了“一阵风”念头,一些人才认为这一次也逃不脱历史上已有的这种规律,所以他们对中央大力实施“八项规定”,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你说得再怎么重要,他听后只是哈哈一笑;你说要贯彻落实好,他在心底却会发出一声“操”。他们以为自己洞观历史,看透人生,只要不做出头鸟,等到风头一过,他们便故态复萌,照吃、照喝、照玩、照用。网络披露,人民日报记者在哈尔滨等地发现,公款吃喝有回潮迹象。笔者最近也发现,本地有的单位接待领导和来客,刚吃过几天食堂,最近也有了回潮现象。有的单位在“八项规定”贯彻初期,对公车管理严格了一阵子,每天都能将公车停放在单位办公驻地,但没过几天,又恢复到以前模样,让驾驶员将车开到自己家中。
二是少数人有“不以为然”态度。这些人在思想上总认为“八项规定”之类的制度、条例等东西,都是些软的虚的玩艺儿,当不得饭吃,值不了钱用。只有生产搞上去了,财政收入多了,袋子里鼓起来了,才是硬道理,真本事。因此,对“八项规定”的实施,有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和不买账的态度。认真和他们理论起来,他们竟还会振振有词,说什么“陪客户吃饭,是为了争取他们对本地的投资。接待好领导和外宾,是为了联络感情。引进了投资,使本地多了一个发展的阵地,联络了感情,使外地成为我们的友好单位,使领导为本地发展多多眷顾和指导,这些,总不见得是坏事吧。”听起来似乎有理,细究起来不过是蠢夫犯浑的蠢态再现。他们虽然还没蠢到直接往枪口上撞的地步,但他们无疑让自己变成了作风建设的拦路虎,败坏了执政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玷污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三是一些人有“绕道走”老经验。这些人一贯有“上有政策,下有对
个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存在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