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子管 二极管.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电子管二极管简介下面的讨仅限于真空式电子管二极管: 考虑一块被加热的金属板, 当它的温度达到摄氏 800 度以上时, 会形成电子的加速运动, 以至能够摆脱金属板本身对它们的吸引而逃逸到金属表面以外的空间。若在这一空间加上一个十几至几万伏的正向电压(在上面说到的显像管,阳极上就加有 7000--27000 伏的高压) , 这些电子就会被吸引飞向正向电压极,流经电源而形成回路电流。二极管把金属板( 阴极), 加热源( 灯丝), 正向电压极板( 阳极) 封装在一个适当的壳里, 即上面说的玻璃( 或金属, 陶瓷) 封装壳, 再抽成几近真空,就是电子二极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造工艺, 杂质附着以及材料本身等原因, 管内会残留微量余气, 成品管都在管内涂敷了一层吸气剂。吸气剂一般使用掺氮的蒸散型锆铝或锆钒材料。除特殊用途外( 如超高频和高压整流等),为便于使用和增加一至性,均为两只二极管,或二极三极,或三极三极以及二极五极等合装在一个管壳内,这就是复合管。[6] 三极管二极管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单向导电的性质, 当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再加上一个带适当电压的极点, 这个电压就会改变阴极的表面电位, 从而影响了阴极热电子飞向阳极的数量, 这就是调制极, 一般是用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的栅网, 所以又把它称为栅极。这就是阀门功能了。由此可以知道, 当作为被放大的信号电压加在栅极---- 阴极之间时, 由于它的变化必然会使阳极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 又由于阳极电压远高于阴极, 因此栅阴极间微小的电压变化同样能使阳极产生相应的几十至上百倍的电压变化,这就是三极管放大电压三极管信号的原理。[7] 四极管纯粹意义的四极管只是在电子管的发展史上作为验证管出现过而没有进入实用,在商品功放里超过半数以上的机种用的是束射四极管。束射四极管全部是功率管, 对功率管的要求是产生尽可能大的阳极电流。束射四极管在电极的结构上做了一些特殊的安排, 使其在保持和其它功率管体积差别不大的前提下, 能够形成比其它功率管更大的阳极电流。束射四极管的几个结构特点: 1. 阴极为椭圆型,这就增加了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从而增加了热电子的发射量。 2. 和三极管一样,在抑制栅极和阳极之间加有帘栅极,作用前面说过了。 3. 在帘栅极和和阳极之间加了一对弓型金属板(说到重点了,注意下面的表述), 这就是集束屏。集束屏在管内和阴极相连即与阴极等电位, 它迫使已经越过帘栅极的电子流只能沿弓型金属板的开口方向成束状射向阳极。编辑 557 有用+1576 电子管?[di ànzǐ guǎ n]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 一般为玻璃管) 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 屏极) 引线被焊在管坐上。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 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 近年来逐渐被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放大器和集成电路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系数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 香港人称使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为“胆机”)。目录1 表示 2 引脚识别 3 基本参数 4 发展历史 5 优缺点 6 种类 7 选用 8 如何延长 9 发展史 10 兴替 11 晶体管 12 效晶体管 13 工作条件 14 构造原理 15 检测 外观检查 用万用表检测 1 表示电子管在电器中用字母“V”或“ VE”表示,旧标准用字母“G”表示。电子管 2 引脚识别电子管脚的识别电子管引脚 3 基本参数 1. 灯丝电压: V; 2. 灯丝电流: mA; 3. 阳极电压: V; 4. 阳极电流: mA; 5. 栅极电压: V; 6. 栅极电流: mA; 7. 阴极接入电阻: Ω; 8. 输出功率: W; 9. 跨导: mA/v ; 10. 内阻: kΩ。[1]4 发展历史 1883 年,发明大王托马斯· 爱迪生正在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 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但是他失败了, 他无意中发现, 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 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当时爱迪生正潜心研究城市电力系统, 没重视这个现象。但他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 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1904 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 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弗莱明也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1907 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 De Forest Lee ),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 1947 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

电子管 二极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