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启功字元白, 满族, 姓爱新觉罗。 1912 年7 月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和文物鉴定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古迹整理规划小组顾问、中、中国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会主任委员等职。启功书法博师古人,典雅挺秀,自成体格,深受海内外收藏家欢迎。启功:巨擘长笑对沧桑石梅青翠欲滴的嫩竹,傲然盛开的红花,弘一法师亲笔写的「南无阿弥陀佛」的横幅, 憨态可爱的各式绒毛玩具……和谐地「共处」于启功的书房里。在一片祥和、清静的气氛中, 雍容儒雅的启功端坐在书案旁,向笔者叙说久远的往事:「很多事情能忘就忘,有意忘了,谁愿温习自己的烦恼?」是的, 进愿意把启功福态安详的形象, 与他过去遭遇的种种厄运联系在一起?谁又忍心再去触动他那宁静平和的心境? 启功站起身来, 像孩子似的用双手抱来茶叶筒和两个茶杯。当我意识到先生是要给客人澈茶时, 赶忙说:「我该给您倒茶, 谢谢您, 我出门不喝水。」「这不进门了吗? 」老先生张口就幽了一默, 一脸孩童般的天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当年亲戚一句话令他寝食不安启功出身皇族,姓爱新觉罗。其始祖,是清代雍正皇帝的第五子弘昼( 乾隆皇帝是排行第四的弘历), 被封为「和亲王」。启功年幼时, 祖父疼爱他, 让他拜雍和宫的老喇嘛为师。于是他就成了教名为「察格多尔扎布」的记名小喇嘛。长辈希望他能得到「金刚佛母」的保佑,但是,启功 1 岁丧父, 10 岁时又失去曾祖父、祖父。因偿还债务, 家道已经败落的一贫如洗, 以致启功无力求学。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校学习。家学之渊影响着启功幼小的心灵。幼时看到祖父拿着笔蘸上墨彩, 在扇面上涂抹几笔, 就勾勒出活灵活现的花鸟竹石。那时他便萌生了要学习画画的强烈愿望,于是也拿起了笔。尔后在祖父的引导下,他师承贾羲民、吴镜汀学习画画, 且渐渐有了起色, 得到了亲友们的赞许。一次有位亲戚让他画一幅画儿,并说要为他的画装裱县挂起来。当启功雀跃着铺好了纸,亲戚叮咛了一句:「画好后千万不要题字, 要请别人代笔完成。」这意思很明白,就是看不上他的字。这一下, 启功的心骤然冷却了。这对他来说, 不啻是莫大的耻辱。当时他年龄虽小, 受到的伤害却极大。当他再提笔时, 便觉得这支毛笔竟然沉重得不能运动。于是, 启动暗自下决心, 一定要学好字, 练好字, 给看不起他的字的人看一看。后来启功成了书法大家。这个成功,也许应归功于那位无心伤害他的亲友。教中学被辞却站立在大学讲台上 1933 年, 21 岁的启功虽说没有读完中学,而笔下的书画文章, 却有了佼佼之色。祖父的门生傅增湘拿着启功的作品, 找到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傅增湘回来后, 喜滋滋地告诉启功:「陈垣先生说你写作俱佳」, 他嘱咐启功去见陈垣, 并强调说, 要向陈垣先生请教作学问的门径, 傅增湘告诉他:「找到一个好老师, 比找到一个职业还重要,那将终生受用不尽。」启功最初师承戴绥之,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而后又得遇恩师陈垣。为了启功的生计, 陈垣帮他找到了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的职业。家境贫寒的启功, 能有这份工作实属不易。可是, 虽然他兢兢业业地教书, 还是被辞退了。理由很简单, 他中学没有毕业, 没有文凭。启功悲凉地走出校门。初涉世道, 即遇挫折, 他仰望苍穷, 想找到疗饥的药方。既然是书生,就只好用书生之法讨生活,于是他终日习书作画,
启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