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公文化到解州关帝庙,已错过了第 20 届关公文化节开幕式,然而,落在地下的烟花炮硝,萦绕在空中的枭枭浓香,还不时扑鼻而来。关公,我来迟了吗? 一部《三国演义》成为传世的四大名著,也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关公形象。文武之道,只知文圣孔子儒家学说传咏千载, 武帝关公受人礼拜千年, 关公文化何时成为开篇?记得运城解州关帝庙活动之初, 如何定位, 给一个恰当的名分。愚弟海生曾有一番感慨: 关公神、勇、忠、义是一种精神, 也是一种文化, 关帝庙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关帝庙活动定位文化节为宜。这番话四两拨千斤,从此,关公文化节便 20 年坚持下来。走进关帝庙, 犹如打开一部书, 一部《三, 关公文化都写在上面。时间退回到一千多年前, 硝烟弥漫, 旌旗猎猎, 战马嘶鸣。我看到桃花盛开下刘备、关公、张飞桃园三结义, 我看到关公辕门酒温斩华雄, 我看到刘关张三英战吕布, 我看到关公挂印封金辞汉相, 我看到关公过五关斩六将, 我看到关公败走麦城遭杀害……于是, 在关公身上读到豪壮、读到义气; 在关公心里读到忠诚、读到善恶。从而, 感悟到“汉末才无敌, 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 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 不止冠三分。”的真谛。在这部上接苍冥, 下连黄土, 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河东, 是硕大无朋的典藉。关公作为三国一位武将,在当时并不为人十分关注,死后历代统治阶层以关公的“忠”、“诚”、“信”、“义”, 通过加封、赐匾、祭祀等活动, 被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让人们虔诚地从关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品格。他不象孔孟有学说礼教, 而是作为一种精神。如果说有关公文化一说,是否可以与孔孟齐名,但应该肯定地说,这些年叫的更响、更明晰了。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在这里通过对关公的祭拜,接受忠于国家和民族, 勇于保家卫国的教育, 从而树立“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当种族、民众之间有矛盾、分歧,力图通过对关公的赞扬、肯定和对关公文化的认同,去弥合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分歧与不同;在物质、金钱的欲望对正常的人性和人际关系造成挑战,形成侵害之际, 那些恪守传统道德的人们, 则来到这里, 从关公身上寻找坚持信义和忠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楷模; 当生计坎坷或身处逆境, 也会来到这里, 找到值得仿效的榜样, 即象关公那样“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无疑,关帝文化是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感化的神圣殿堂。关公文化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寓意深奥。一位学者曾对我说,关公文化博大精深,越学越觉有味儿。初读之, 止于心灵对关公的直接感悟, 敬仰之心, 怦然而动。后读之, 会感到主观臆想与关公思想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再读之, 身如化境, 变为自觉准则。一位作家在对关公文化研究后,翻阅大量史料,不惜笔墨,写了几万字的文章,为关公华容放曹辩, 为关公拒婚辩辱使辩。举证之切, 举例之凿, 情真意切。关公文化, 是无止境的, 随着时间推进而延续, 怕不是几代人就能攀止顶点。这也好, 达到顶点就到了止境, 也就捆了住的想象翅膀, 不妨留下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让后人发扬光大吧。这正是关公文化传承不泯的基石。绝对不可小视关帝庙中每一座建筑,每一尊塑像,每一块匾额,每一幅画面,每一株松柏, 每一种仪式和每一种氛围的教育和感化作用。那傲然矗
解读关公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