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阿Q正传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Q正传读后感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
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
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
一个重大的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
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
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
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的缩影。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
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
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
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
,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
“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
既可悲又可怜。

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q
的活动是露,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q在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在城里的活动则轻
描淡写。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

阿Q正传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