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而准备的,它有别于色彩写生、色彩构成等课程,是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以前色彩写生课程教学基础上的巩固提高,同时也是为后续其他科目学习所做的铺垫和过渡课程。它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最终为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
设 计 色 彩
.
1
本课程通过色彩研究和色彩实践活动,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色彩的归纳、整合规律,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它引导学生用观念、视觉思维理性地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象,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为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能
力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
2
.
4
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比较
设计色彩 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设计等各类设计专业必开的一门重点基础课程。它秉承了传统绘画性色彩的艺术精华,将造型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基础课。如果说传统绘画性色彩是为“纯艺术”(FINE. Art)服务的,那么,设计色彩就是为“实用美术”(FUNCTIONAL ART)服务的。
第一章
设计色彩概述
.
5
现代设计是自成体系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与审美的结合。这些结合使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因素转变了原来的性质,属于科学、技术和功能相结合的技术美学范畴。设计中的艺术问题不是简单的装饰与美化,更不是以“艺术”的手段施加于对象便可以成为完美的设计。设计色彩的本质在于功能与审美的结合,最终服务于人类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因此,设计色彩从纯粹绘画形式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指向性很强的一种设计基础训练方式。
.
6
设计色彩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演、装饰工艺、电脑动画、摄影、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设计色彩作为设计艺术基础造型的一种训练手段和方式,必然有自身的特点。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不断地受到西方传统美学观的影响和我国传统美学观念的渗透。在表现形式上,设计色彩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获取客体的本质特征,然后超越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
.
7
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
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
.
8
过去我国的设计教育是从属于大美术观念的,这种观念妨碍了科学的、先进的、可操作性的设计学体系的建立,也阻碍了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拓展性发展。我国的设计色彩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间较短,主要在七、八十年代,起步较晚,从西方引入的各时期色彩理论和色彩构成理论为主,色彩构成理论是战前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色彩的教学改革课程之一,色彩构成理论是基于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之上发展起来的色彩理论,在当时,色彩的分析与研究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色彩观念,目的是指导和启发新的设计思维,并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色彩构成是启发与试验教与学的形式,但色彩构成并不等于设计色彩,很多学生以为,学了色彩构成就等于学懂了设计色彩,这是一个误区。
设计色彩不同与传统的绘画色彩基础,由于它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的,在研究色彩的过程中着重突出研究色彩的结构和性质,强化训练设计者的色彩构思与色彩视觉想象性思维、创意性思维为目的。同时,由于设计色彩并非完全是色彩理论下的科学产物,而是与设计者的个人主观表现客观事物有很大关系,是感性意识与理性意识的高度融合,主观意识十分强烈的情感表现性,具有探索、研究、实验、创意等特点的设计思维活动。
.
9
.
10
设计色彩的基础色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