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学教育对幼儿的危害山东省东明县教育局董秀玲近年来,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 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 实在令人担忧!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 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 缺少教具演示, 缺少图案色彩, 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 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 学习拼音, 做算术, 给孩子留作业, 幼儿园做不完, 回家还要做, 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 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 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 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 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 如果写不好( 这是必然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 家长呵斥、打骂, 老师批评, 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 得不到快乐, 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 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于是, 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 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 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 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 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 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 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 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 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 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实质上, 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 .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 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 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 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 大脑容易疲劳, 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 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 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 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 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 .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 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 进行强制性的学习, 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 没有一点自由,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 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 心灵受到创伤, 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 .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学前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