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安全使用常见问题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放电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并凝血的一种手术装置,现仍作为医院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主流设备。然而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加,电刀技术性能和效果不断改善,伴之而来的是凝血电压的显著升高,这难免会对传统的间接凝血技术构成挑战?曾有人提议:现在的电刀声响监听音太大!能否将其降低? 能否对一患者同时动用多台电刀?消毒时残留体表的酒精能否被正常使用中的电刀所点燃? 中性电极与手术部位能否交叉?总之, 越来越多的人来研讨现代电刀技术的动态管理,说明大家对此类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敦促我们有机会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索和研究。下面从高频电刀的简要原理和特点、分类及选择、动态管理、以及对若干相关问题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一. 高频电刀的简要原理 1926 年 Cushing 和 Bovle; 为实现小血管无血手术而提出并首先应用于脑肿瘤的切除手术中的。其作用原理为: 由于手术电极头与生物组织的接触面积很小,故电流密度很高,结果在接触处因放电和热量使血液凝固,同时达到止血作用。标配的高频电刀一般包括: 主机、手术电极、中性流设备。电极、双极电极等主件和脚踏开关、各式刀头、镊子、电源线、保护接地线等联用附件。(1) 主机: 由大功率振荡器、微处理器( 或逻辑控制电路)、调制器、传感器、耦合电路和电源等组成。(2) 手术电极: active electrode (又称激励电极、刀笔、阳极等)一种用来产生在电外科中所要求的某些物理效应如:切割、凝结的电极。(3) 中性电极: neutral electrode 又称板电极、接地电极、分散电极、回路电极、阴极等)与患者身体连接的面积比较大的电极,以提供低电流密度的高频电流回路,避免在人体中产生诸如灼伤之类有害的物理效应。(4). 双极电极 bipolar electrode 在同一支架上有两个手术电极的组件, 其受激励时高频电流主要在这两极间流动。鉴于双极电极危险性小, 双极技术应优先采用。(5) 切割 cutting 用高电流密度的高频电流通过手术电极上的一点以切割生物组织。即电流以极高的密度流向组织, 组织呈电阻性, 因而在电极边缘有限范围内的组织迅速而强烈地由焦耳放热, 使该面积内的细胞液很快蒸发,达到组织被利索切开的目的。(6) 凝结 coagulation 流过手术电极上的高频电流, 使小血管或生物组织封口。即电极附近的细胞在切割时很快蒸发而使组织塌陷,但温度并未上升到足以使组织变性的程度。此时封闭组织并克服渗血或出血的凝结作用有两种技术: 干燥和电灼。 1. 工作频率要适中高频交流电通过生物组织时可以产生热效应、电解效应和法拉第效应,而高频电刀需要应用的只是热效应而不需要另两种,这就是使用高频交流电技术的作用。目前一般采用的电刀频率约为 300-750 KHz ,频率太高易引起寄生电容的静电感应, 并使电流流至开刀以外的可能性增大;而频率太低(如≤ 300 KHz ), 会产生危险的法拉第效应即对生物的刺激兴奋作用会增强, 产生肌肉痉挛、疼痛, 严重时会引起室颤。由于加在生物体上电刀的输出功率高达 350W ,故使用不当会产生灼伤,并可能会对其它在用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 输出对地的浮置技术为了防止高频电刀的分流,通常采用输出对地浮置的方式, 尽可能选 CF型( Cardiac
高频电刀安全使用常见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