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市长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与确立长安区在西安市乃至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地把握旅游发展动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积极的旅游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引导长安区旅游走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全面发展道路。 全面考虑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市场需求及其特征,深入发掘长安区旅游发展潜力,充分研究、利用本区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胆创新,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活化当地旅游产品,营建活跃的旅游发展环境,增强长安区的旅游吸引力与影响力,提高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以西安市“四化”发展理念为指导,从西安大都市圈的宏观视野来研究、规划长安区的旅游发展定位, 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该地区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旅游要素配置及旅游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项目。 注意旅游发展与区域生态及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关系,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对山区、塬区、川道区的山体、林体、水体、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制定严格的保护、恢复和开发利用措施,强调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保护、社区共建的动态和谐,为长安区的旅游发展创造生态化、人文化的积极条件。 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方法,结合当地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探索适合于长安区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注重长安区旅游发展的整体稳升和旅游产品谱系的更新改造。第2条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前瞻性和适度超前发展原则。 有利于西安市和长安区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统一规划、统筹管理的综合性协调原则。 区域联动、互利共赢原则。第3条规划依据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 — 2003) 。 《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 — 2020) 》。 《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 — 2020) 》。 《长安县旅游总体规划(1996 — 2010) 》。 《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长安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及规划人员现场调研资料等。 2 第4条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发挥长安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和整合旅游产品,开拓客源市场,完善要素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把长安区建设成关中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安都市圈地区的休闲度假基地。 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 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 包括各主要旅游区的管理机构) 和各种制度、法规; 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合理配置旅游六大要素; 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争取把旅游业建设成长安区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比重。 鉴于长安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区位,该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力争将长安区建设成山川秀丽、林木茂盛、生态自然、环境优美并具有生态环境自我更新能力的关中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旅游地区。 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2008 ~ 2015) : 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相应调整、完善各旅游景区的相关规划,整合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和景区划分。启动国家秦岭中央公园,包括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沣峪生态旅游区以及终南山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整治项目; 启动秦岭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及初期建设项目; 整治、提升、改造“农家乐”产品; 完成清凉寺、杜公祠等景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与政府旅游管理职能调整,优化城市旅游管理的政府架构和利益机制,推进协调化、沟通化、法制化建设。该阶段为形象塑造、品牌调整阶段。长安区应重新设计其形象口号、视觉标识与 VI系统,重点加强在本地周边和本省的品牌推广活动。加强秦岭山地自然生态保护,将翠华山和南五台进行整体包装、联合宣传、共享市场。根据预测,至 2010 年,旅游人次规模将达到 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次规模将达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亿元;2015 年,旅游人次规模将达到 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次规模将达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亿元。 中期目标(2016 ~ 2020) : 完成子午古镇、子午古道( 含栈道) 、子午关、青华山、翠微寺的旅游开发项目; 完成航天科技博物馆的建设,积极将秦岭“亚洲第一长
长安区旅游总体规划.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