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吴文化浅说.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吴文化浅说吴文化浅说善卷洞的历史可推到 2700 年前的周代。明陈仁锡《潜确居类书》记曰:“善权(卷)洞, 在常州府宜兴县国山东南, 一名龙岩, 周幽王二十四年, 洞忽自开。”这说明这里早在公元前就发生过地震,“洞忽自开”,有了善卷洞。但在更为远古(约 4000 年前)的时候,舜要把天下禅让给湖南常德人善卷, 而善卷却不愿就任,说:“余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遂潜入深山, 不知去向。但在宜兴县志中却有“相传尧时有善卷隐居此地”的记载。如果这一传说成立,则善卷洞在 4000 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到了三国时候,义兴(即现宜兴,因周(王己)三兴义兵而得名, 公元 976 年, 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为宜兴) 善卷山区又发生地震, 离墨山上有一块围 5 米的大石突然耸立山头 3 米多, 称为“吴自立大石”; 善卷山“有空石, 忽裂十余丈, 名曰‘石室’”。这次地震将善卷洞两个干洞一个水洞态势定格。特别是水洞中云雾缭绕, 紫霭氤氲, 谓是藏龙之所。吴帝孙皓认为这山上有王气, 是大瑞之兆, 即封此山为, 派司徒董朝、太常周处到“国山”封禅, 建国山碑, 埋下金函、银龙、玉壁等作为镇山之宝。同时将原“天册”的年号改为“天玺”, 并设置国山县, 隶属于义兴郡。从此,善卷山区成为东吴形胜之地,大家都争着到国山祭天、游洞。南北朝时,各代君主不仅常有祭天求雨之举,且于各地大肆兴建佛寺。据《寰宇记》载, 梁武帝萧衍曾祷雨于南京蒋山未成, 后有神托梦给武帝,说是阳羡九斗山(即宜兴善卷山,宜兴古称阳羡)有神张水曹, 能兴风雨。武帝即遣使筑坛, 祭雨而降。因此, 于多秀的善卷山建寺, 乃是理所当然的。仅当时的义兴一地, 于公元 479 - 570 的一百年中,就建了 11 座佛寺,其中齐代 4 座、梁代 6 座、陈代 1 座,而为首的即是位于善卷洞旁的善卷禅寺。梁祝故事原发地在善卷后洞,现在还有碧鲜庵碑、晋祝英台琴剑之冢、蝶亭、英台阁、祝英台读书处等有关梁祝爱情故事的众多遗址遗迹。当地的地名, 也曾为祝陵。原来, 千古传颂、妇孺皆知的梁祝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宋《咸淳毗陵志》云:“祝陵在善权山, 岩前有巨石, 刻云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昔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 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 幼与梁山伯共学, 后化为蝶, 其说类诞。然考《寺记》, 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 意必有人第, 恐非女子耳。”从《咸淳毗陵志》记述看, 可以说明四点: 其一, 在善卷寺中, 有一篇《善卷寺记》,其中记述了齐武帝赎祝英台旧产建寺的史实; 其二, 编者史能之对梁祝化蝶之说认为荒诞无稽; 其三, 史能之在阅读查考《善卷寺记》后,确认为齐武帝赎祝英台旧产建寺的史实;其四, 根据《善卷寺记》的记述, 史能之最后肯定历史上必有祝英台其人和她的住宅。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善卷寺记》为齐武帝歌功颂德,应作于齐武帝在位期间(公元 483 年- 493 年) 距梁祝生活的年代仅 130 年左右,且早于《金楼子》 70 年左右,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祝英台的文字记载。二是历史在记录齐武帝行为的时候, 把祝英台也记了进去, 祝英台是宜兴人是无疑的。三是作者认为“恐非女子耳”,但民间认为“本女子”,就产生出祝英台“女扮男装”的故事。宋《咸

吴文化浅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