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doc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数学应用题的解决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题时存在障碍。下面我给你分享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欢迎阅读。
一、数量关系分析法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
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进而转化成具体的生活情景,根据情景进一步的归纳概括,明确相应的数量关系,简化题目结构。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一个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的向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过度。但是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也是和具体的感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形象性的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去思考,启发他们去思考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有效的关系。
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
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即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探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的量,就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还是以上面这一道应用题为例来谈谈吧。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题里面寻找那一句关键的信息提示呢?
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看来,现在要解决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才是更关键的。那么这个问题能一下子解决吗?
生:不能,因为三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知道了,可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知道。
师:那么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又怎么求呢?根据题中的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列式是35 ×3=105人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接下来第二步求什么/怎样列式?
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是多少?105+35=140人 师:接下来呢?
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140+12=152人
三、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
运用图示法解析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图示法不仅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而且通过画图的训练,可以调动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