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沥青路面养护.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沥青路面现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最主要路面型式。沥青路面在营运过程中由于环境、气候、交通荷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病害,需要及时地进行养护维修。现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近期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也需要做好日常性的养护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高等级公路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特别是针对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从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少省份近期建成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现在已基本消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管理和养护中,将会逐渐将重点转向由于沥青路面表面功能下降而进行的养护维修工作。
1 传统养护方式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沥青路面传统养护维修过程中,普遍采用挖补和铣刨重铺的工艺,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同时每年需要消耗数千万吨的石料和上百万吨的沥青,这一方面造成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这种方式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图1 矿山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环境对比图

从施工质量来说,采用传统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进行施工时,热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在冷的下承层上,而且和周围接触界面都是冷的混合料,这样造成层间薄弱界面和纵向冷接缝,施工时这些部位压实度较难满足要求。这样,一旦接缝处治不当,雨水容易从纵向冷接缝处下渗,滞留在路面结构内,同时层间接触不良导致路面抗剪强度低,整体受力性能较差,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在施工周期上,传统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由于工序较多,施工时间较长,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由于养护施工造成的交通延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过长的占道维修时间和高速公路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已经产生了矛盾,有时候为了保证交通,就不允许长时间占道维修,而由于维修时间得不到保证,病害又来不及处理,这样病害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2 就地热再生技术的优势
就地热再生是通过现场加热、翻松、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100%就地再生,相对于传统的路面病害处治方式,就地热再生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了路面修补质量
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病害处治时,由于对病害区域和周围区域都进行加热,实现了修补区域和四周侧面、底面的热粘结,消除了原先传统处治方法存在的弱接缝和弱界面,极大地提高了修补后新旧路面的结合力,提高了路面修补质量。
提高了路面养护工作效率
传统的路面病害处治方式,工序比较复杂,有时候为了一个病害要调用多台大型设备,而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一台沥青路面热再生修补车就可以进行全过程处理;对于较长段落的病害处理,可以使用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进行处理,其施工速度可达3~ 10米/分钟,效率高于传统铣刨重铺的方法。而且,施工时占用的工作面小,不受大的交通流量限制,施工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
实现材料的100%就地再生利用,节约环保
任何直接重铺或铣刨后再填补的工程都可以采用热再生的方法,就地热再生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骨料的尺寸大小不变,通过添加再生剂可以恢复沥青性

浅谈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沥青路面养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935403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