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有关“非遗”传承的多维思索-非遗传承人.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关“非遗”传承的多维思索|非遗传承人

  中图分类号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21)03-0036-01  伴随文化外沿的扩大,“非遗”工作已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新课题。相对而言,在挖掘和传承中,传承工作就更显得主要和紧迫,我认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焦点应该集中表现在“活态”上,因为非遗的传承是人的传承,显然这种“活态”传承是十分艰苦的。
  就本市而言,到现在为止,非遗项目编入国家级名目中的有五项,它们分别是永安市的大腔戏、将乐县西山竹纸制作技艺、大田县的板凳龙、泰宁县的梅林戏、宁化县石壁客家祭祖习俗。这些全部是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代表,是三明历史的一个见证和三明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它们蕴含着三明人民一些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法,是广大人民群众丰富想象力和文化发明力的结晶。
  然而这种特殊的“活态”传承是必须完全依靠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环境而生存的,它以经典的口传心授为特点,全部技艺全全部是以人的相互依存为延续的。所以对它们的保护不但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主要的是对其进行“传承”,使之发扬光大,因此是否能够“活态”传承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键。
  那么,“活态”传承又怎样进行?相关教授认为能够借鉴国外的部分做法。其一,让传承人有个稳定的收入,就像老师一样的待遇。当然,传承人必需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让艺大家在有生活保障的工作中,进行技艺的传承,有时间还要编写文本。其二,经过录音、录像等有效手段,做好传承工作。笔者认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在本市技工学校或艺术学校,开设传统技艺课程,使之成为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链,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
  另外,在本市还存在部分非遗传承难题。比如,即使国家给取得国家级项目标传承人每十二个月8000元补助,对农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对当地领导来说是一道难解的题目。如大田县的板凳龙,元宵期间搞板凳龙活动的乡镇有很多,因极难说谁做的最好就使得传承人极难确定。所以,应该将对部分传承人的资助调整为对项目标整体资助,不然就会激励少数人,打击多数人,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然而,取得省市项目标传承人补助的经费又很有限。所以,省、地市县也应逐层追加补助经费,多种方法保护方案亟需细化。只有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努力改进传统艺人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让她们有个展示的平台,我相信,“非遗”的传承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
  另据了解,永安市的大腔戏、将乐县西山竹纸制作技艺,和近期发掘的宁化“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全部面临着缺乏人才传承的大问题,现有的也全部是些农民,平时在田间劳作,偶然为部分贵宾演出,缺乏连贯性和连续性,也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更无足够的经济。这么长久下去,必定造成有些绝技的失传,更何况年青一代全部向往城市生活,对父辈的技艺缺乏爱好,为此,政府部门应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方法,文化部门应加强引导。如,西山竹纸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怎样做大做强使其成为纸的品牌和文化的亮点,并提供一定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使之上升为产业化。又如宁化“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成品大多销往乡村、寺庙,市场销量也很有限,在选择传承人就更显难度。永安市的大腔戏,形成于明代中期,被誉为中国戏剧史的活化石,但知道欣赏的人极少,没有足够市场气氛,怎样寻求适宜的结合点和旅游联姻,也是我们值得

有关“非遗”传承的多维思索-非遗传承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