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路线图”
《中国家谱总目》: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路线图”
上海图书馆历经7年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即将完成
王禄
《中国家谱总目》,成书将达半米高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兴起一股查找家谱的热潮。随着社会安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层次的需求随之增强;此外,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比较剧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并不罕见,寻根问祖成为游子们的普遍需求。要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中国家谱,工程量可想而知。
《中国家谱总目》自2000年6月正式立项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近千家家谱收藏单位,仅大陆直接参与编纂工作的单位就达471个。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图书馆和中文资料收藏单位,也积极参与编纂。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甚至捐出12万美金来资助编纂工程。除此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进来。
据统计,共有7万多条家谱著录条目汇集到上海。作为牵头、总汇、总校单位,上海图书馆正在对这
7万多份“家谱著录表”逐份审校、查重、归并。扣除复本,,定稿在1000万字左右,成书摞起来将有半米高。“可以说,《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举全球华人之力而成的,充分体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鹤鸣介绍说。
《中国家谱总目》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根脉图
每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蕴藏着这个家族很多独一无二的经济文化生活资料,是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教育学的丰富资料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家谱总目》将满足全世界各种学科对中国家谱资源开发整理的迫切要求。
,《中国家谱总目》共收录了643个姓氏,涵盖了《百家姓》中绝大部分姓氏,比《百家姓》多出205个姓氏。其中,家谱著录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此外,还不乏许多稀有姓氏的家谱,如“把”姓、“是”姓等家谱。此外,还收录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家谱,如黑
国家谱总目》超越一般书目的价值与特色所在。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负责人顾燕介绍说:“总目编纂完成以后,上海图书馆还将编制多种索引方式,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编排,全球华人可足不出户获得家族史线索。”
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而且只有家谱这种特殊历史文献才能提供这些资料。”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介绍说。
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生动表现,《中国家谱总目》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家谱的收藏信息,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路线图”。对家谱加以分析、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丰富的内涵必将对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民俗学、遗传学、人口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上海图书馆的汇总统计数据表明,上海是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区,;其次是台湾和北京地区,分别为10234种和8102种。在国外,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以及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均有收藏。
上海图书馆是中国家谱保存数量最多的单位,现有1949年以前的家谱11700种,近10万册。上图收藏的家谱覆盖了全国20个省份,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共分328个姓氏,单姓以张姓为最多,计638种。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中国家谱的数量仅次于上图,但质量颇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家谱极具特色。
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图书馆,是台湾地区收藏中国家谱较多的单位。位于美国盐湖城的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各国死亡者档案资料的图书馆,尽管收藏中国家谱的原件不多,但微缩复制件数量多达17099种。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既是对全世界存世的中国家谱开展的一次空前大调查,也是中国古籍整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还是对家谱文献进行重新梳理、抢救的过程。即将问世的《总目》,还将为学术界开发利用家谱资源提供一份详细的‘矿藏分布图’。”《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说。
据了解,我国各地在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过程中,都加强了对家谱资源的整理和抢救工作,使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家谱得以集中在图书馆等公藏
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路线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