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章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十五”奠定了我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基础,“十一五”时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进入起飞和跨越的发展新阶段。
一、“十五”主要成就与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的正确指导下,在全省人民及各级、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省旅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奋进、努力拼搏下,积极顺应我省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实施“三个转变”和“六项调整”战略举措,全方位开拓客源市场,紧抓旅游要素市场建设,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狠抓旅游规范管理,使我省旅游产业呈现出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旅游安全、秩序和效益的全面丰收。
(一)“十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海外、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为加快“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入境游客首次突破40万人次大关,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一亿美元大关,。
。2005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21458人次,%;,%;分别位居全国第23、24位。“十五”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279085人次,%;,%。,。
。2005年,,%。“十五”,%;,%。
,2005年出国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万人次。“十五”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由“九五”13个国家扩大到109个,已经实施了69个。我省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人数由2000年末的7279人次增长到52658人次,%,比“九五”增长6倍以上,%。
,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2005年,,%。“十五”时期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 ,%。
。2005年,,%。,,%,%。旅游景区(点)的从业人员达到25573人,其中吸纳下岗职工370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60人。
6.“黄金周”假日旅游蓬勃发展,已成为我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从2000年“十一”推行假日旅游“黄金周”以来,我们共经历了15个“黄金周”(其中2003年“五一”非典原因取消长假)。每年的三个“黄金周”我省旅游接待、收入占到了全年接待、收入的二成。据统计,15个“黄金周”,。从2000年“十一”到2005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由120万人次快速攀升至630多万人次。
(二)交通、城镇、生态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逐步走向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五”期间,连通周边客源市场的太旧、京大、晋焦、邯长、运三、运风六条出省高速公路和大运、太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形成了以省城太原为中心的3小时旅游圈。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均在京、津、冀、陕、豫的5小时车程范围内。太原、运城、长治三个民用机场运营良好。各地旅游开发所依托的水、电、气以及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也相应得到改善,为旅游业的快速成长奠定了良好条件。
,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资、招商引资并举的新路子,投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比“九五”期间增长了五倍。2005年底,全省各类旅游经营单位达到6274个。其中,旅游景区(点)628处,正式对外开放220余处,被列入国家级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20余处。年接待量达5万人次的景区、景点114处。各类旅游接待设施
山西省“十一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