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答案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答案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

  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迁谪生涯相关。下面是X为大家整理的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阅读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阅读题目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示的思想情感。(4分)  阅读答案
  (1)颔联经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气氛,(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2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2分)  阅读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阅读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但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么的气氛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个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但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初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络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么薄恩,那么,当初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定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以后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些人能了解。诗

长沙过贾谊宅阅读题答案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4-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