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学
尿液检查
第1页/共52页
2
一、尿液一般检验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正确收集、留取、保存和尿量的准确记录, 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新鲜尿应半小时内送检, 过久易致成分降解,影响检查结果。
尿标本收集和保存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首次尿:☆清晨首次尿(过夜尿), 能反映肾浓缩功能,也可检测细胞及管型。
第2页/共52页
3
(2)餐后随机尿:一般餐后2小时留尿,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查较敏感。
(3)24小时尿: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尿17-OH、、尿17-KS、:早8点排空膀胱,以后尿液全部留下直至次日晨8点,最后一次排空膀胱,留下尿液,准确收集所有尿液并记录尿量,混匀后取50ml送检。
第3页/共52页
4
选择防腐剂:①37%~40%甲醛溶液(5ml/100ml尿),有利于固定细胞、管型,抑制微生物,但影响蛋白检测:②甲苯(~1ml/100ml尿),适宜化学成分的检测,防止微生物生长;③盐酸(10ml/24小时尿)用于尿17-OH、尿17-KS、儿茶酚胺等测定。
(4)清洁中段尿:用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留取中段尿于消毒容器中,用于尿细菌培养(必要时尿沉渣)等检验。
第4页/共52页
5
(二)一般性状检查
☆【参考值】正常人 1000~2000ml/24h
<400ml/24h-少尿
<100ml /24h-无尿
>2500ml/24h-多尿
【临床意义】
☆(1)少尿或无尿:
①肾前性:休克、脱水、心衰等循环血容量减少;
②肾性:见于重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
③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如肿瘤、结石、尿路狭窄等;
④假性少尿:膀胱尿滞留,如前列腺肥大或神经源性膀胱等。
第5页/共52页
6
(2)多尿(polyuria):
暂时性多尿:饮水过多、利尿剂、输注NS、GS及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
病理性多尿见于:
①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因尿糖增多引起溶质性利尿☆尿崩症:垂体性尿崩症 (ADH)分泌减少或缺乏。肾源性尿崩症,肾小管上皮对ADH敏感性降低, 远端小管及集合管对水重吸收能力明显降低
②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孟肾炎、慢性肾衰竭早期、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
③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
第6页/共52页
7
新鲜正常尿多无色澄清至淡黄色或琥珀色。尿颜色受尿色素(urochrome)、尿胆素(urobilin)、尿胆原(urobilinogen)及尿卟啉(porphyrin)等的影响。
新鲜尿发生混浊,应注意鉴别:
☆ 加热 变清 (尿酸盐)
混浊尿 加酸 变清有气泡(碳酸盐)
变浊 变清无气泡(磷酸盐)
乙醚 无变化(脓尿、菌尿)
变清(乳糜尿)
第7页/共52页
8
病理性尿色改变常见的有:
(1)血尿(hematuria):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
☆肉眼血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
☆镜下血尿 :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
见于肾或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炎症、结核、重症肾小球疾病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ITP、血友病等。
(2)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正常尿隐血试验阴性,为淡黄色。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中形成血红蛋白血症。经肾小球滤过, 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第8页/共52页
9
(3)脓尿(pyuria):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此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均不消失。脓尿、菌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孟肾炎、膀胱炎等。
(4)乳糜尿(c
尿液检查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