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叛逆孩子成功案例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使命,为了能够教育好孩子父母们全部想尽了措施。还没有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妨看看下文,下面是xx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的资料,期望大家喜爱!
父母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1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全部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因为她重视儿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她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她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儿女教育不闻不问。在她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偷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儿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儿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尤其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大家的启示。
重视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重视教子做人。中国历代有关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关键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初社会腐败的情况,尤其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她晚年请石匠将她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以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尤其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她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全部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它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苦的,破败却很轻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轻易。你要千万珍惜,千万谨慎!”古人不但把立德作为家教的关键,而且要求儿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须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岁始得子,但她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标准。她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她往哪里引导,能决定她以后往哪里走。”她主张经过小说、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她认为小说和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她最重视道德教育。她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多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乏的。”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全部把教子做人作为关键,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主要的经验。
重视言传身教。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须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初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尽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
教育叛逆孩子成功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